-
黄疸有点重,需要住院照蓝光进行治疗的。如果是肝胆湿热引起的,是可以服茵栀黄颗粒治疗的。
-
建议咨询医生确定孩子是抽搐还是抖动,抽搐为胆红素脑病的表现,病情很危重,生活中父母可能会把抖动混淆为抽搐,左侧听力未通过建议满月复查,或进一步完善脑干诱发电位
-
胆红素脑病分为突发急性胆红素脑病和慢性胆红素脑病。慢性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是指胆红素毒性所致的慢性永久性的临床后遗症,通常在重度黄疸高峰12-48小时出现病症。
-
对于黄疸,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到3天后出现,4到5天明显,七天后开始消退。一般不影响宝宝的吃奶,病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不久就可以出现,而且持续不退,超过半月,宝宝可以出现吃奶不好,萎靡不振的现象,严重者可以影响宝宝的智力。
-
孩子的黄疸持续时间比较长,是否会造成核黄疸,还要看整个过程中孩子的黄疸值是不是过高等因素而定。建议继续用茵栀黄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治疗。必要时做头颅CT检查以了解大脑有没有受到过损害,如果真的受黄疸影响过的话,需要及早开展康复训练和治疗,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恢复。
-
每个宝宝出生后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黄疸,黄疸8不一定是母乳性黄疸,因为每个宝宝恢复的时间也不一样,吃母乳的宝宝黄疸时间也会长一些,最好去附近医院门诊看一下,宝宝黄疸一直不退的话对宝宝不好,建议喝点清肝利胆口服液多给宝宝喝水,洗澡游泳,对宝宝去黄疸也有帮助。
-
宝宝黄疸需根据病因确定是否需要喝去黄疸的药。非病理性黄疸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通过日常护理缓解,如增加喂奶次数、促进排便等。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如母乳性黄疸或感染引起的肝功能障碍,则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来降低胆红素水平,如。此时应遵循医生指导,避免自行用药。如果宝宝出现高热、呕吐等症状,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脏损伤,此... [详细]
-
黄疸是指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导致皮肤、眼球等部位颜色变黄的一种疾病,核黄疸是指胆红素在脑组织内沉积的一种疾病,两者是包含关系。1、黄疸黄疸是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导致的黏膜、巩膜等黄染的一种临床表现,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正常规律而引起的,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5-7... [详细]
-
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核黄疸。母乳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3~5天出现黄疸,2~3周达到高峰,一般在3~4周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内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引起的,与母乳中的胆红素含量有关。母乳性黄疸呈进行性加重,通常不会自行消退,且对新生儿的发育、精神状态、食欲和体重增长等都有一定影响。一般在停止母乳... [详细]
-
黄疸值多好会导致核黄疸的,儿童黄疸持续时间较长,是否会引起核性黄疸,取决于儿童黄疸值在整个过程中是否过高。建议继续使用消退黄药银之黄颗粒治疗。如有必要,进行头部CT扫描,查看大脑是否受损。如果黄疸确实影响了大脑,则需要早期的康复训练和治疗,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恢复。
-
你好,核黄疸是黄疸的进一步恶化,是病情的发展。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是由于血中胆红素增高,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后者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基底节、视丘下核、苍白球等部位引起病变,血清胆红素〉342umok/L(20mg/dk)就有发生核黄疸的危险。主要表现为重度黄疸肌张力过低或过高,嗜睡、拒奶、强直、角弓反张、惊厥等... [详细]
-
新生儿黄疸的性质可以通过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持续时间、黄疸程度、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伴随症状来区分,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持续7-10天自行消退,黄疸程度较轻,血清胆红素水平不超过9mg/dL,无其他临床症状;母乳性黄疸则可能在生后任何时间出现,持续时间较长,黄疸程度较轻至中度,血清胆红素水平较高,可能超过... [详细]
-
新情孩子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的重要差别,首先是黄疸的水平,出生24小时内,黄疸大于12.9mgdl,日间提高幅度大于5mgd,这些现象均应考虑病理性黄胆。
-
建议口服茵栀黄治疗脐带可以涂抹碘酒治疗
-
生理性黄疸一般10-14天痊愈。病理性黄疸要观察治疗,病程需要长一些。
黄疸
共
61,694
个关于黄疸的问题
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