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疸是指人体内的总胆红素,分为间接性胆红素和间接性的淡红素的总的总称。正常的黄疸指数不可能超过17.1毫摩尔每升,轻度的黄疸,病患的皮肤不明显的发黄。若小于1周岁的孩子出现黄疸,多需按时就诊,由医护人员选择综合判定,明确是不是须要医治或自行观察。
-
小于1周岁的孩子黄疸的医治,假如是生理性黄疸,通常无需住院医治,在家能够做日光浴,多饮葡萄糖水,全身上下组织一些胃肠道正常菌群的药品以利退黄,这就是黄疸的治疗。
-
晒黄疸的时候,假如病患是轻度的黄疸,如胆红素降低处于17.1-34.2μmolL之间。此时病患能够考虑在晨起9-11点,大概是下午4-时候点之间选择过度的晒太阳,通常要在户外选择,防止通过玻璃照射。
-
宝宝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就会出现,这种黄疸在4-5天达到高峰,通常表现比较轻微,仅有皮肤和巩膜(白眼球部分)轻微发黄。宝贝的全副身躯状态通常较好,每天照样能吃能喝,精神状态活泼,2周左右黄疸就会自行消退。这是需要进一步检查清楚原因的,如弓形虫、巨细胞病毒感染、先天性胆道疾病等的可能。
-
对于黄疸,是指血当中的总胆红素值超过了肯定的水平,出现为皮肤有肉眼可见黄。对于成年人来讲,当血中总胆红素值到达毫克每分升,对于小于1周岁的儿童来讲,血当中总胆红素值到达5毫克每分升,就会出现为肉眼可见黄。若新生儿出现黄疸,多需按时就诊,由医护人员选择综合判定,明确是不是须要医治或自行观察。
-
黄疸指数超过34μmol/l时就算高,正常血清总胆红素17.1~34.2μmol/l,当胆红素水平超过34μmol/l时,临床上出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黄疸是指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黄疸按病因学分类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 [详细]
-
黄疸高的危害一般会有:脑瘫、肝脏疾病、胆胰疾病等。一、脑瘫,黄疸过高会引发身体内的黄疸增高,黄疸蔓延到脑部可造成大脑组织受到损害,会发生智力低下、面色萎黄等不适症状,黄疸除皮肤发黄还会引发巩膜发黄的情况。黄疸侵害脑细胞就会让大脑组织受损,导致脑瘫。二、肝脏疾病,因为肝功能损害,黄疸过高,患者会发生尿液发黄、食欲下降、... [详细]
-
首先建议你说一下具体检测的黄疸的部位是哪一个部位,由于检测的部位不同,所以检测数值也可能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超过12。所以如果排除了生理性黄疸而诊断为病理性的黄疸,建议家人一定要注意及时给孩子照射蓝光的治疗。
-
宝宝出生2天半吃饱就睡,也不怎么哭闹是正常,黄疸数值说是11点多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出生那天拉了6次胎便,第二天才拉了一次,也是正常,正常大便三到五天一次如果无腹胀无症状都是正常
-
生理性黄疸因其可自行消退,不需特殊治疗。应注意保暖,提早喂奶,早排胎便可减轻黄疸的程度。早产儿黄疸较深时可给予光疗或其他退黄治疗。药物治疗常用,口服,连服4日,或白蛋白静滴,或血浆静滴。具体用药须由医生确定。光照疗法。新生儿裸体卧于蓝光治疗箱中,双眼及睾丸用黑纸遮盖,用单光或双光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 [详细]
-
白眼球发黄考虑是黄疸,生理性黄疸大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时最严重,足月儿一般在7-14天消退,早产儿一般在3-4周消退。此外,黄疸一般都是轻度的,孩子也没有其他不适症状。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
-
一般正常黄疸指数是不超过15,11问题不大,注意身体是否发黄,要根据临床症状和检查才能确定治疗。妈妈有乙肝,建议给孩子做一下肝功、乙肝五项指标检查,看具体情况如何,另外可以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免疫球蛋白。
-
如果母乳喂养可能是母乳性黄疸,停喂三天母乳试试。
-
您好如果是正规医院应该不会骗人,建议去其他原因进行诊疗。
-
你好,孩子出现黄疸的情况,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明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因为导致黄疸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比如乙肝病毒的感染,胆管的梗阻,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损伤等都可以导致肝脏和病变。建议和指导需要积极的检查肝脏的彩超,乙肝5项以及了解有没有服用药物的病史,或者是做肝脏的穿刺活检病理明确是什么样的病因导致的这种黄疸的... [详细]
黄疸
共
61,488
个关于黄疸的问题
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