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碱酯酶15000属于轻度升高,具体的治疗要结合相关检查来决定。如果转氨酶和转肽酶不高,也没有胆红素升高,平时只需注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自行缓解。如果伴有转氨酶和转肽酶的升高,则提示有肝脏损伤,除了改变生活习惯外,还可以配合用药物做保肝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尽快的恢复健康。
-
胆碱酯酶水平在5000到32000之间被视为正常,15000在这个范围内,因此是正常的。胆碱酯酶增高可能与甲亢、哮喘、神经系统疾病有关。而胆碱酯酶降低则可能与有机磷中毒、肝炎、肝硬化、营养不良、恶性贫血或急性感染等疾病相关。在评估病情严重性时,除了胆碱酯酶值,还需要考虑肝功能的其他指标、临床症状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
你好,有没有后遗症不仅要看中毒是否严重而且要看治疗是否及时彻底。注意休息定期复查。
-
你好,您现在的这一种情况,多考虑为这一种肝脏和血液功能异常而引起的这种异常表现。建议您现在的这种情况要到专业的消化内科或者是血液内科来做出一个明确的判断,要根据这种不同的情况来选择这种药物干预,或者是进行中草药的一种调理方法。
-
血胆碱酯酶活力正常值是分阶段的,一个年龄段有一定的正常值,胆碱酯酶活力的标准是。儿童和成人男性、女性(40岁以上)5410~32000U/L;女性(16~39岁)4300~11500U/L。建议您结合临床,具体对照自己的检查结果。在临床中,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是协助诊断有机磷中毒和评估肝实质细胞损害的重要手段。
-
您好,胆碱酯酶偏低的原因有肝细胞受损害时,胆碱酯酶合成减少是导致血清胆碱酯酶偏低的原因。临床上主要用于估计肝脏的储备功能和肝病的预后,急性肝炎时胆碱酯酶下降,至极其达到最低值,然后渐升,若胆碱酯酶一直降低则提示预后不良。肝外疾病引起的胆碱酯酶偏低如:有机磷农药中毒酶活力显著降低、营养不良、恶性贫血等。建议可以做B超或... [详细]
-
胆碱酯酶是肝功能检查中的其中一项,其数值升高是肝功能受损的标志。建议你保持平和心态,合理安排工作和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等。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戒酒,同时可以使用甘利欣等护肝的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定期复查。
-
胆碱脂酶是肝功的一项指标,如果降低到没有不正常范围一下,说明肝脏的合成功能降低,一般出现在肝硬化阶段,肝脏有问题不可能单纯这一项不没有不正常,胆碱酯酶有点低通常为有机磷中毒、肝炎、肝硬化、营养不佳、恶性贫血、急性感染、心肌梗死、肺梗死、肌肉损伤、慢性肾炎、皮炎及妊娠晚期等。
-
胆碱酯酶正常值为:成人男性、女性和儿童为5410-32000U/L,19岁到39岁的女性为4300-11500U/L。临床检查,增高常见于高血压、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肾功能衰竭等;降低可见于肝炎、肝硬化、急性感染、慢性肾炎、有机磷中毒等。
-
胆碱酯酶偏低考虑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当肝细胞受到严重的损伤胆碱酯酶才会出现异常,胆碱酯酶偏高还是偏低反应的肝脏疾病的种类也是不同的。急性肝损伤时胆碱酯酶通常偏高。慢性肝病肝功能不全胆碱酯酶通常偏低。血清胆碱酯酶的正常参考值:5400~13200U/L。
-
胆碱酯酶水解人体内的乙酰胆碱,乙酰胆碱酯酶分为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交感神经节和红细胞中。丁酰胆碱酯酶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质、血浆、子宫、肝脏和胰腺中。血清胆碱酯酶正常参考值为5400~13200u/l,胆碱酯酶升高常见于肾脏疾病、肥胖症、ⅳ型高脂蛋白血症、脂肪肝等。目前... [详细]
-
有没有接触农药制品?有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建议复查,随访。
-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能特异性的作用于各类胆碱受体,在组织内迅速被胆碱酯酶破坏,其作用广泛,选择性不高。临床不作为药用。乙酰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于乙酰胆碱能神经的突触间隙,通过水解消除突触间隙中释放出来的乙酰胆碱,使其快速失活。此检测为Ellman法的优化版本,该方法中AChE所生成的硫代胆碱能够与5,5'二硫代双(2... [详细]
-
这种情况问题不大的,不要担心。
-
你好,血清胆碱酯酶主要有肝细胞合成,并与白蛋白及凝血因子的合成关系密切。急性肝炎的时候胆碱酯酶偏高,这种时候及时治疗,效果是很好的,预后也很好。希望你及时到医院检查后治疗,不要耽误治疗时机。胆碱酯酶一般是反映的是肝脏的储备功能,这个高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肝功能其他的结果都正常,胆碱酯酶稍高是正常的,不用担心,有时候胆碱... [详细]
胆碱酯酶
共
1,672
个关于胆碱酯酶的问题
我要提问
推荐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