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胆原-3.2不正常。正常人成年男性尿胆原的参考值为0.3~3.55μmol/L,成年女性为0~2.64μmol/L。尿胆原是一种老化的红细胞,如果肝脏和脾脏受损,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就会转化为胆红素。由于尿胆原是由胆红素转化来的,因此当血液中胆红素值增加时,就会出现黄疸。若是排泄不受阻,尿胆原值也会增加。
-
你好,你说的这情况是可考虑结合症状分析的,可能是尿路感染了
-
尿胆原是机体胆红素代谢后的排泄途径,尿胆原可以呈弱阳性。正常情况下,如用餐后或碱性尿的时候,尿胆原可以呈弱阳性。在病理情况下,如溶血性黄疸或其他溶血性疾病时,胆红素排出增多在肠道内转变为尿胆原,过多的尿胆原从肾脏排出可以呈阳性或弱阳性。肝脏疾病的时候也会导致过多的尿胆原从尿中排出,造成尿胆原弱阳性,甚至强阳性。当出现... [详细]
-
尿胆原高的危害有:1.可能会导致肝胆系统疾病,也会出现溶血。2.也有可能会出现中毒肝炎,或者是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最好到医院做一下消化内科的肝功能,或者是腹部彩超来进行确诊,后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会用一些药物来进行调理,在此期间不要抽烟喝酒。
-
复查尿常规,持续增高要检查肝功能。
-
您好,你的尿胆原化验结果偏高,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一般问题不大,定期复查即可。
-
尿胆原一般不严重,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尿胆原是结合胆红素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代谢而产生的,通过肠肝循环,部分尿胆原会进入血液,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尿液中的尿胆原可以用来检测肝功能。如果患者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尿胆原检测结果为阴性,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如果患者... [详细]
-
你好,尿胆原是胆红素分泌入肠道后重新吸收入血,然后通过尿液排出后形成的,如果只是偏高并不代表什么问题。
-
尿胆原正常值一般是男性3.55-17.1μmol/L,女性为3.84-13.25μmol/L。尿胆原是结合胆红素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代谢而产生的,其可以随胆汁进入肠道,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被还原成尿胆原,尿胆原再被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经肾脏滤过和尿液排出。如果患者出现尿胆原升高的情况,可能是由于肝细胞受损、胆道梗阻、... [详细]
-
正常人尿胆原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尿亚硝酸阳性率取决于尿液在膀胱中存留时间大于4小时,阳性率可达80%。尿胆原通常用加号来表示,一个加号以内是没关系的.正常人的尿中本身就应该有尿胆原的.
-
尿胆原是胆红素代谢的产物,其水平增高通常提示肝脏损伤或胆道梗阻。尿胆原是在胆汁循环过程中由衰老红细胞裂解形成的血红蛋白分解而成,在肝脏中经过转化后随胆汁进入肠道。当胆汁排泄受阻时,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出体外,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引起尿胆原含量增加。高尿胆原可能与溶血性贫血、肝炎等疾病有关。这些疾病的患者可能会... [详细]
-
尿胆原3.2μmol/L一般是正常的。尿胆原是指在尿液中含有胆红素,而胆红素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其正常值一般是在0~3.8μmol/L之间。患者的尿胆原为3.2μmol/L,在正常范围内,所以是正常的。如果尿胆原出现异常情况,可能是因为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胆管梗阻、肝细胞性黄疸等病理性因素引起的。... [详细]
-
尿胆原测定可用于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正常人尿胆原一般为弱阳性反应。阻塞性黄疸时,尿胆原可为阴性;当尿胆原为阴性时,应进一步测定尿胆素;当二者都为阴性时,一般可确定病人患有完全阻塞性黄疸。尿胆原增加多见于溶血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
尿胆原是指尿常规检查中的一项指标,是尿液中的胆红素的代谢产物。尿胆原可分为阴性尿胆原和阳性尿胆原,其参考范围为0-3.42μmol/L。尿胆原是指在尿液中检测到的胆红素,其为尿液中的一种胆红素的代谢产物。尿胆原升高通常是由于肝胆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等原因引起的。正常情况下,尿胆原定性为阴性,但在剧烈运动、饥饿、精... [详细]
-
您好,尿胆原是存在于肝脏中的,当肝细胞受到损害的时候,它就会释放进入血液中,造成尿胆原的升高。在某些阻塞性的黄疸中比较常见,还有就是肝功能出现障碍,如果只是这一项升高,那么没有很大的病理意义,吃保护肝脏的药物是对的,比如说肝泰乐或者是利肝片,祝你健康!
尿胆原
共
2,302
个关于尿胆原的问题
我要提问
推荐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