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蛋白酶颗粒的副作用一般有引起过敏、导致胃肠不适、加重病情等。1、引起过敏胃蛋白酶颗粒主要成分是胃蛋白酶,如果患者对胃蛋白酶过敏,服用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建议患者需要立即停止服用该药物,以免加重过敏的情况。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2、导致胃... [详细]
-
复方胃蛋白酶散在常温下保存即可,一般不会有影响的。复方胃蛋白酶散适应症为助消化药。一般用于小儿积食、食后腹胀、食乳即泻以及大便清稀、绿便、消化不良等疾病的治疗。使用复方胃蛋白酶散同时可以加一点助消化的药,如多潘立酮片片效果会更好。也可以吃点西红柿,其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可以保护维生素不被破坏,增加维生素利用率。
-
通常情况下,胃蛋白酶片可以用于治疗胃蛋白酶缺乏或消化功能减退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食欲不振、大便异常等。胃蛋白酶片是一种助消化的药物,主要成分是胃蛋白酶,可以用于治疗胃蛋白酶缺乏或消化功能减退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食欲不振、大便异常等。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胃蛋白酶片进行治疗。需要注意... [详细]
-
胃蛋白酶高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或胃癌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在胃内产生毒素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胃蛋白酶的合成和释放。过多的胃蛋白酶可引起消化道不适。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方法,可... [详细]
-
你好,胃蛋白酶常用于因食蛋白性食物过多所致消化不良,病后恢复期消化功能减退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恶性贫血所致的胃蛋白酶缺乏.用量用法胃蛋白酶片:口服,每次0.3g-1g,一日三次,宜与稀盐酸液0.5~2ml同服;胃蛋白酶合剂,每次10ml,一日三次,饭前或进食时服.注意事项1.不宜与抗酸药(碱性药物)同服,因胃内... [详细]
-
小孩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胃蛋白酶制剂。胃蛋白酶是一种消化酶,主要由胃黏膜主细胞合成并分泌入胃腔,在酸性条件下激活,有助于蛋白质分解。对于儿童而言,使用胃蛋白酶制剂可以改善其食欲不振、腹胀等不适症状。但需注意的是,胃蛋白酶制剂中含有铝盐成分,长期或过量摄入可能影响骨骼健康,因此不宜长期连续大量使用。如果小孩存在慢性浅表... [详细]
-
胃蛋白酶1水平随年龄变化而变化,但其浓度不能作为诊断胃癌的依据。若担心胃癌,建议进行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活检等专业检查以确定诊断。胃蛋白酶1的检测主要是用于评估胃部功能是否正常,其正常范围受年龄的影响,新生儿为100-200μg/L,1岁以内为50-150μg/L,1-3岁为20-100μg/L,3-6岁为10-60μ... [详细]
-
胃蛋白酶原11偏高可能表明胃黏膜存在炎症或损伤。这可能与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胃部检查和诊断。胃蛋白酶原11是一种由胃黏膜主细胞合成的消化酶原,其偏高可能与胃黏膜受损有关。该指标的正常范围因不同实验室而异,但通常在20-150ng/mL之间。胃蛋白酶原11偏高可能是由于胃黏膜受到刺激或... [详细]
-
胃蛋白酶缺少可能是由遗传性胃蛋白酶缺乏、慢性萎缩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长期饮食不当引起的胃黏膜损伤、胃癌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1.遗传性胃蛋白酶缺乏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胃蛋白酶合成减少或者功能异常,进而影响食物消化吸收。针对此病的治疗需要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替代治疗,如口服复... [详细]
-
请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在用药期间注意饮食调整。可能引起腹泻、腹痛等消化道不适症状。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或电解质失衡,请勿自行增减剂量或延长服药时间。该药禁忌包括禁与碱性药物配伍,如碳酸氢钠等,因为两者结合后会失去活性,影响疗效。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持续性上腹部疼痛或其他不寻常的症状,请... [详细]
-
胃蛋白酶口服液具有蛋白质水解、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改善食欲、缓解腹胀以及治疗消化不良的功效与作用。本品属于处方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1.蛋白质水解胃蛋白酶能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从而达到水解蛋白质的作用。通过降低大分子蛋白质的摄入难度,提高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2.促进营养物质吸收胃蛋白酶能够... [详细]
-
胃蛋白酶降低可能是由于长期饮食不当、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自身免疫性胃炎等病因导致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1.长期饮食不当长期饮食不当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胃黏膜修复和更新,进而导致胃蛋白酶合成减少。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如适当食用瘦肉、鸡蛋... [详细]
-
胃蛋白酶原1偏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或胃癌等疾病有关。这些情况可能导致胃黏膜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胃蛋白酶原的合成和分泌。患者应及时就医,通过胃镜检查、组织活检等方式明确诊断,并接受相应治疗。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在胃内产生毒素刺激胃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和损伤,进而影响胃... [详细]
-
胃蛋白酶原1偏低可能是胃黏膜受损或胃酸分泌减少的表现,可能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相应治疗。胃蛋白酶原1的检测主要是用于评估胃黏膜的健康状况,其偏低2ng/ml可能表明胃黏膜存在一定的问题。胃蛋白酶原1的水平反映了胃黏膜细胞的分泌功能,... [详细]
-
胃蛋白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空腹服用。胃蛋白酶主要用于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提高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空腹服用可使药物与胃黏膜充分接触,促进自身合成的胃蛋白酶原转化为活性胃蛋白酶,从而发挥最大作用。但需注意个体差异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按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对于存在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史或过敏体质者,则不建... [详细]
胃蛋白酶
共
1,461
个关于胃蛋白酶的问题
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