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崩症患者每小时排尿的量一般大于350毫升,可能是尿崩症。尿崩症是指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尿崩症是一种神经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神经损伤、病变,或者是由于身体缺乏某种物质,导致肾脏不能正常吸收水分,从而出现大量排尿的情况... [详细]
-
儿童尿崩症每小时的尿量超过2500毫升才是尿崩症。儿童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导致抗利尿激素不同程度的缺乏,或者肾脏对抗利尿激素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的疾病。儿童尿崩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大量排尿、烦躁、极度口渴、大量饮水等。儿童尿崩症患者每小时的尿量超过2500毫升才是尿崩症,如果... [详细]
-
尿崩症的尿量一般来讲就是要超到6000到8000毫升以上,甚至有些极端情况下8000到10000以上,甚至更多的情况都有。尿崩症大量的尿液通过尿路系统排出之后,体内血容量会高度浓缩,因此尿崩症一方面要补充大量的液体进去,甚至有的时候要静脉补液。尽快要用抗利尿激素的相关治疗。
-
一般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见疾病称尿崩症,可以概括为因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不足或缺如而引起的下丘脑垂体性尿崩症以及因肾远曲小管、肾集合管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所致的肾性尿崩症。建议你的这个情况,如果孩子一天的尿量不超过三升的话,不属于尿崩症的情况。
-
尿崩可以通过限制液体摄入、抗利尿激素替代疗法、垂体后叶素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1.限制液体摄入通过减少每日饮水量来控制排尿频率,通常建议每天不超过1500毫升。该方法有助于减少肾脏过滤血液时需要处理的水量,从而降低抗利尿激素的需求量,达到缓解尿频的效果。2.抗利... [详细]
-
尿崩可以采取抗利尿激素替代疗法、垂体后叶素注射、去氨加压素、肾功能监测、电解质平衡管理等治疗措施。1.抗利尿激素替代疗法通过口服或注射抗利尿激素类似物来调节体内水分平衡。例如,使用鞣酸加压素片、醋酸去氨加压素片等。此方法用于补充体内缺乏的抗利尿激素以控制尿量。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尿崩症患者。2.垂体后叶素注射通过静脉... [详细]
-
您好;建议进一步检查原因,针对病因治疗,也可以中医辨证施治
-
辨证当分为阴虚燥热,但应区别孰轻孰重,治疗总以养阴生津,润燥清热,固肾缩尿为为法,若阴伤及阳者,鉴于益气温阳。
-
主要是由于下丘脑分泌的ADH(抗利尿激素)不足所致,导致钠水回吸收减少,尿量增多。可外源性补充抗利尿激素。
-
你好,你说的情况是多尿、烦渴与多饮,起病常较急。尿崩症一烦渴狂饮、尿频量多为主要特征,病程久者可伴体形消瘦、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皮肤干燥、毛发枯黄、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耳鸣耳聋、腰膝酸痛、肢体麻木等。
-
尿崩症是一种抗利尿激素完全或部分缺乏,导致肾脏浓缩功能低下,临床上以多饮、多尿、排出低比重尿为特征的综合征。建议保持平和心态,及时到正规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系统的完善相关检查,明确临床诊断,长期药物替代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
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见疾病称尿崩症,可以概括为因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不足或缺如而引起的下丘脑垂体性尿崩症(又称中枢性尿崩症),以及因肾远曲小管、肾集合管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所致的肾性尿崩症。凡病变累及分泌抗利尿激素的神经元(下丘脑的室旁核及视上核)、输送抗利尿激素的神经束(垂体柄)、储存抗利尿激素的神经... [详细]
-
尿崩症能否自愈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尿崩症是一种以多尿、烦渴和低比重尿为特征的疾病,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反应缺陷引起。中枢性尿崩症一般不能自愈,肾性尿崩症可能在去除病因后自愈。尿崩症可分为中枢性和肾性两种类型。中枢性尿崩症通常由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无法自行恢复,需要终身... [详细]
-
通常正常人每天尿量在1500-2500ml。若一天尿量到达4000ml则要考虑尿崩症。严格讲,尿崩指的是因为垂体排泄抗利尿激素缺乏大概肾脏对激素不敏感,致使尿液中的水分不能有用重消化吸收,造成尿量明显增加,大量水分从尿中排出,激发的多尿、烦渴等病症出现。
-
尿崩一般是指尿崩症,尿崩症一般不能自己恢复。尿崩症是指精氨酸加压素不同程度的缺乏或肾脏对精氨酸加压素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患者会出现多尿、烦躁、极度口渴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会出现脱水、休克等症状。尿崩症通常是无法自愈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氢片等药物进行... [详细]
尿崩
共
528
个关于尿崩的问题
我要提问
推荐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