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胎母乳性黄疸二胎不一定会也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发生通常与新生儿自身发育特点有关,如肝肠循环功能不完善,以及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较低。如果二胎存在上述风险因素,则可能出现母乳性黄疸;否则,其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对于二胎来说,还应考虑是否存在未足月生产、窒息缺氧产伤等高危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增加新生儿溶血病的风险... [详细]
-
你好,这种情况得首先判断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的。生理性黄疸大多在生后2~3日出生,第4~6日最明显,足月儿多在生后7~10日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4周消退。新生儿黄疸如果有以下特点之一则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⑴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⑵黄疸程度深;⑶黄疸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加深很多;⑷黄疸持续时间长或黄疸消退后又... [详细]
-
你好,母乳性的黄疸确诊后是需要考虑停哺乳的。
-
宝宝如果得了母乳性黄疸,应该立刻停止对其母乳喂养。可以让他多喝一些温热的水。慢慢的让他尝试一点奶粉。最好是去医院接受医生的指导。平时要让小孩儿多注意休息。也可以服用葡萄糖来降低黄疸值。
-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体情况,建议您到正规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医院的医生会结合您的小孩子的具体情况,做出最好的医治方案,让母乳性黄疸尽快消退,母乳性黄疸易发于用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怀上胎儿时,通常无特殊疾病史。黄疸常发生在出生后第七天末或第二周初。
-
可以吃。母乳是妈妈给孩子的第一桶金。所以不能停母乳。应该继续吃母乳,黄疸可以晒太阳,注意保护好宝宝的眼睛,尽量吃饱,做高压氧治疗,加强代谢就可以,还有可以照蓝光。还有加强喂养以后,小便、大便多了以后,同样可以促进胆红素的排泌,
-
小于1周岁的新生儿时期是指小于1周岁的孩子时期,因为胆红素新陈代谢异常,引发血中胆红素水平提高,因此出现以皮肤、黏膜及高胆红素血症为特点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普遍的临床问题。假如黄疸指数超过17,提议住院蓝光照射医治。
-
首先母乳性的黄疸患儿,一般在中断母乳两天以后,黄疸会出现明显的减少。假如持续母乳喂养,黄疸值就会又出现提高。除此除外,经过查体,孩子也不大概出现其他的阳性体征,例如炎症传染灶或者是发烧、肝脏的肿大等。宝宝妈妈忌辛辣,油炸。
-
母乳喂养的小于1周岁的儿童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通常情况良好,无溶血或血虚出现。黄疸通常连续3~4周,第2个月逐渐衰退,少量可延至10周才退尽。
-
母乳性黄疸是与母乳喂养相关的特发性黄疸,通常可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种典型。提议可照蓝光晒太阳,无需停母乳喂养。关于已经诊断的母乳性黄疸足月儿,假如血清胆红素实在太高,超过220μmoll的千万峰值,可先经过光疗把峰值降上去。
-
一般自己可以选择暂停母乳喂养一个星期过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多注意多休息,就不会有什么关系,不用太过于紧张比较好。如果暂停母乳喂养,则黄疸大多在2-4天之内迅速减轻,在第6-9天之内可完全消失,再开始母乳喂养,大多黄疸不再出现,少数黄疸又会重新出现。随着月龄的增长,黄疸可逐渐消退。
-
依据您提出的问题,母乳性黄疸能够经过断母乳来诊疗。黄疸是普遍疾病症与体征,其产生是因为胆红素新陈代谢阻碍因此引发血清内胆红素该溶质物质的量浓度降低所致。也能够化验就是能够明确的了。临床上出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病患高胆红素血症常先于黏膜、皮... [详细]
-
先停一两天母乳看看,有的宝宝停母乳以后黄疸退了,就好了,可以继续吃母乳的,当然也要看宝宝的情况,如果再吃母乳还会出现黄疸的话只能等到宝宝三个月左右再吃母乳了,或者直接
-
你好,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母乳性黄疸临床很常见,一般不会影响宝贝身体发育... [详细]
-
母乳性黄疸表现为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现黄疸,多在生理性黄疸发生时间范畴,孩子精神好,吃奶好,不影响生长发育,肝脏不大,肝功正常。一般预后好,如果峰值高,可停母乳3天,黄疸多可下降30%-50%,但不用长期停母乳,峰值高时,适当口服药物或蓝光照射治疗。
母乳性黄疸
共
2,983
个关于母乳性黄疸的问题
我要提问
推荐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