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K缺乏患者的确切溶血机制现尚不清楚。PK缺乏时,ATP生成减少。ATP缺乏是PK缺乏症导致溶血的主要因素因为ATP缺乏时,Na离子在红细胞内蓄积,红细胞肿胀成球形,球形红细胞通过脾时被破坏,导致镕血性贫血的发生。
-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是发生频率仅次于G-6-PD缺乏症的一种红细胞酶病。
-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会溶血可能是因为遗传因素、药物因素、感染因素、物理因素、疾病因素等原因导致。1、遗传因素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可能会导致子女患有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2、药物因素如... [详细]
-
L-型PK存在肝脏,与R-PK非常相似但不完全相同M1型存在于肌肉心脏和脑,M2-PK存在于白细胞和血小板,幼稚细胞中也有M2-PK。
-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导致的溶血可能与红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半乳糖血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有关。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红细胞功能异常或破坏加速,从而引发溶血。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准确诊断和适当治疗。1.红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由于丙酮酸激酶催化底物... [详细]
-
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可以通过饮食疗法、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12、铁剂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1.饮食疗法患者可适当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土豆、红薯等来补充能量。碳水化合物经消化道吸收后可为机体提供一定的热量,进而改善由能量不足引起的乏力、头晕等症状。2.维生素B6通过口服维生... [详细]
-
诊断依赖于红细胞PK的活性测定在考虑PK缺乏症的诊断时要注意:①筛选PK活性的荧光斑点试验的标准化;②除外继发性PK缺乏的可能,以下为PK缺乏的诊断标准。1PK活性测定的正常参考值(1)荧光斑点法PK活性筛选试验:①PK活性正常:荧光在25min内消失②PK活性中间缺乏值(杂合体值):荧光在25~60min消失③PK... [详细]
-
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可以通过饮食疗法、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12、铁剂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1.饮食疗法患者可适当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土豆、红薯等来补充能量。碳水化合物经消化道吸收后可为机体提供一定的热量,进而改善由能量不足引起的乏力、头晕等症状。2.维生素B6通过口服维生... [详细]
-
PK值低于正常的疾病还有急性白血病、MDS难治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和化疗后状态获得性酶缺陷症的原因可能是多因素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伴有蛋白质合成异常的骨髓干细胞受损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可能是酶的翻译后修饰所致。
-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导致的溶血可能与红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半乳糖血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有关。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红细胞功能异常或破坏加速,从而引发溶血。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准确诊断和适当治疗。1.红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由于丙酮酸激酶催化底物... [详细]
-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这属于一类红细胞酶病。治疗方法:1、对症支持治疗,改善现象。2、药物治疗:三磷酸腺苷,膜稳定剂可减轻现象,减少溶血,贫血严重者可适当输血,为预防骨髓发生再生障碍危象或者巨幼细胞贫血,可予以口服叶酸。3、手术的方式治疗:脾切除有一定疗效,5岁以上严重贫血患者考虑脾切除。4、其他治疗:新生儿黄疸可用光疗,... [详细]
-
主要是慢性溶血及其合并症的表现。病情轻重不一可以是严重的新生儿黄疸甚至可出现胆红素脑病,需要血液置换或多次输血,少数患者直到成年或年老才发现贫血还有的因骨髓功能完全代偿,平时可能没有明显的贫血和其他表现但查体时常有黄疸和脾大。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共
57
个关于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问题
我要提问
推荐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