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中医治黄体功能不全
补充说明:中医治黄体功能不全
a******W 2022-01-14 14:2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高建军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擅长:尿道炎,膀胱炎,肾炎,尿路结石,尿路肿瘤,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 男性不育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畸形精子症,无精子症,阳痿,早泄,包皮过长,包茎,包皮炎,龟头炎,包皮龟头黏连
提问
中医治黄体功能不全可采取中药调理、针灸疗法、艾灸疗法、穴位贴敷、饮食疗法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中药调理
通过服用补肾益气、活血化瘀类中药来改善体内激素水平,如当归、熟地黄、川芎等。这些药物具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有助于提高黄体酮水平,从而缓解黄体功能不足引起的相关临床表现。
2.针灸疗法
选择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关元穴等穴位进行针灸,每次治疗30分钟,每周2-3次。针灸上述穴位能够刺激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活动,促进黄体生成素的释放,进而增强黄体的功能。
3.艾灸疗法
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穴位进行艾灸,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周2-3次。艾灸上述穴位可温补脾肾,激发经络之气,调和气血,从而辅助改善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月经紊乱等症状。
4.穴位贴敷
将调配好的药膏贴于神阙、关元、三阴交等穴位上,按疗程轮换使用。此方法旨在利用外用药物作用于特定穴位以调节体内气血平衡,可能对提升黄体功能有一定帮助。
5.饮食疗法
日常生活中适当进食红枣、枸杞、阿胶等食物,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上述食物对于改善体质虚弱、贫血等情况有一定的好处,但并不能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患者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恢复。同时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激素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2024-01-31 22:19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孕酮(progesterone,P)是21C类固醇激素,由胆固醇经孕烯醇酮通过异构酶转化而成。在非妊娠妇女,卵巢中的卵泡膜细胞产生P,妊娠期间,P则主要由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层分泌,故血中P水平主要与胎盘重量及血液灌注量相关。孕早期上升较慢,13周后增快,足月时达高峰。在血中,P主要与皮质类固醇结合蛋白(CBG)及白蛋白相结合,血液中绝大部分P为结合型,极少数为游离型。孕酮主要在肝脏降解,被还原成孕二醇,孕二醇再与硫酸或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经肾排出。P对调节月经周期和维持妊娠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可促进子宫内膜分泌期的转化,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松弛子宫肌,降低对前列腺素和催产素的反应性;抑制输卵管节律性收缩。P还有促乳腺腺泡增生,增加能量代谢,升高基础体温,促进水钠排除的作用。P对下丘脑-垂体系统具有正、负反馈作用,可调控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排卵前小剂量孕酮协同E3诱发排卵前LH高峰出现,排卵后大剂量P对下丘脑-垂体系统则呈现负反馈作用。
注射用绒促性素
1.青春期前隐睾症的诊断和治疗。 2.垂体功能低下所致的男性不育,可与尿促性素合用。长期促性腺激素功能低下者,还应辅以睾酮治疗。 3.垂体促性腺激素不足所致的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症,常在氯米芬治疗无效后,联合应用本品与绝经后促性腺激素合用以促进排卵。 4.用于体外受精以获取多个卵母细胞,需与绝经后促性腺激素联合应用。 5.女性黄体功能不全的治疗。 6.功能性予宫出血、妊娠早期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甲磺酸溴隐亭片
内分泌系统疾病:泌乳素依赖性月经周期紊乱和不育症(伴随高或正常泌乳素血症)、闭经(伴有或不伴有溢乳)、月经过少、黄体功能不足和药物诱导的高泌乳激素症(抗精神病药物和高血压治疗药物)。非催乳素依赖性不育症:多囊性卵巢综合症、与抗雌激素联合运用(如:氯底酚胺)治疗无排卵症。高泌乳素瘤:垂体泌乳激素分泌腺瘤的保守治疗,在手术治疗前抑制肿瘤生长或减小肿瘤面积,使切除容易进行;术后可用于降低仍然较高的泌乳素水平。肢端肥大症:单独应用或联合放疗、手术等可降低生长激素的血浆水平。抑制生理性泌乳:分娩或流产后通过抑制泌乳
枸橼酸氯米芬胶囊
1.治疗无排卵的女性不育症,适用于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者;2.治疗黄体功能不足;3.测试卵巢功能;4.探测男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异常;5.治疗因精子过少的男性不育。
定坤丹
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