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疑病症的临床症状
补充说明:疑病症的临床症状
a******W 2022-01-16 21:4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疑病症表现为担心身体健康、过度健康焦虑、反复就医要求检查、对疾病解释过度关注以及社会功能受损,如果这些症状影响了日常生活,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1.担心身体健康
当个体处于高度压力状态时,大脑皮层会持续兴奋,导致神经递质失衡,进而影响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此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引起身体不适感,使患者产生持续的健康担忧。这种症状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不安,经常出现无法控制的焦虑和恐慌情绪,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微小的身体不适时更为明显。
2.过度健康焦虑
疑病症的病因可能涉及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多重作用。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个体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异常提高,从而引发过度健康焦虑。这种症状表现为患者对自己是否患有某种严重疾病的持续担忧,即使医生已经多次排除了患病的可能性,他们仍然难以相信并继续寻求医疗建议。
3.反复就医要求检查
由于患者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可能会将正常的生理反应视为不正常的情况,因此会频繁地前往医院进行各种检查以确认自己的身体状况。患者可能会频繁地要求医生进行各种检查,如血液检测、X光片、MRI等,以确保自己没有患上严重的疾病。
4.对疾病解释过度关注
疑病症患者的思维模式倾向于过度概括化,即从个别案例中得出普遍结论。这使得他们容易将自己的身体不适归因于某种严重的疾病,并且很难接受其他合理的解释。患者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收集关于潜在疾病的资料,并试图找到支持自己假设的证据。他们常常会忽略那些与其假设相矛盾的信息,而只关注那些支持其观点的数据。
5.社会功能受损
长期的健康焦虑和反复就医行为会导致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进而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现。患者可能会因为害怕被他人发现自己的“真实”病情而避免社交活动,或者因为频繁就医而错过重要的工作任务,最终导致与家人朋友的关系紧张或失业等问题。
针对疑病症的症状,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心理评估等专业评估。治疗措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必要时,医生还可能会开具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精神类药物。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同时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量,以减轻症状的影响。
2024-02-19 07:29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疑病症(hypochondriasis)又称疑病性神经症(hypochondriacal neurosis),主要指本病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的先占观念,病人诉躯体症状,反复就医,虽然经反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没有相应疾病的证据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对身体畸形的疑虑或先占观念也属于本症。本病较少见,根据全国12地区神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其总的患病率仅为0.15‰华西医科大学精神科在某县医院门诊的调查中发现占神经症的9.0%。而在精神科门诊连续500例分析中,在神经症中仅见1例,差异很大。国外统计本病占住院病人总数的1%。两性间无差异,发病年龄男性多为40岁,女性多为50岁左右,老年人亦非罕见。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女性多于男性
典型症状: 抑郁 惊恐发作 精神过敏 身体变形障碍 容易发生强迫性症状或疑病观念
临床检查: 抑郁 惊恐发作 精神过敏 身体变形障碍 容易发生强迫性症状或疑病观念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 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