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会不会遗传

精选回答(1)

潘琳莉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血液、肿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提问

溶血性贫血可能会遗传,但并不是遗传性疾病。

溶血性贫血是指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引起的贫血。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包括红细胞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在因素,红细胞内在缺陷包括红细胞膜缺陷、红细胞酶缺陷、珠蛋白和血红素合成缺陷等。红细胞外在因素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因素,免疫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非免疫性因素包括脾功能亢进、Evans综合征等。溶血性贫血并不是遗传性疾病,但是该疾病可能会遗传,如果家族中有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其后代患溶血性贫血的概率就会比较大。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021-08-26 17:2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许多疾病如慢性贫血、肾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甚至缺铁性贫血都会有红细胞的破坏过多,但溶血性贫血则是指红细胞破坏过多、过快为导致贫血之主要因素。

适用药品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