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玻尿酸皮肤坏死的初期症状
补充说明:玻尿酸皮肤坏死的初期症状
a******W 2022-02-14 18:0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玻尿酸皮肤坏死的初期症状包括注射部位肿胀、疼痛、红斑、皮温升高、触痛,如果这些症状持续或加重,应立即就医。
1.注射部位肿胀
由于玻尿酸填充剂注入过量或者出现局部血管栓塞时,会导致液体积聚于组织间隙中,从而引发肿胀。肿胀通常出现在注射区域,可能伴有颜色改变和温度升高的现象。
2.疼痛
当患者受到外力撞击或者是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导致玻尿酸移位,刺激周围神经,进而产生疼痛的症状。疼痛一般集中在注射点处,有时可辐射至邻近区域,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
3.红斑
玻尿酸填充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微小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在皮下积聚形成血肿,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并伴随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红斑通常位于注射区域中心,可持续数天至一周不等。
4.皮温升高
玻尿酸填充术后,机体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对抗异物,此时会出现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的现象,从而导致皮温上升。皮温升高通常局限于注射区域,可能伴有轻微发红。
5.触痛
玻尿酸填充过程中若未严格无菌操作,可能导致细菌进入皮肤内部造成感染,炎症因子刺激周围组织,引起触痛感。触痛主要集中在注射点周围,触诊时会有明显的压痛点。
针对玻尿酸皮肤坏死的初期症状,建议进行超声波检查以评估注射材料的位置和分布情况。治疗措施可能包括玻尿酸溶解酶的注射,如用针头将透明质酸溶解液注射入受影响区域。患者应避免摩擦或压迫注射部位,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同时注意观察异常表现的变化,以便及时处理。
2024-04-05 21:37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皮肤坏死是指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水疱以及皮肤坏死,真皮微血管有血栓形成改变。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recurrent cutaneous necrotizing eosinophilic vasuclitis)是以全身性红色丘疹、出血性丘疹、血管性水肿、风团性斑块、黏膜炎、牙龈炎、全秃等。偶有环状红斑、水肿性损害及水疱的皮肤血管炎。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二)发病机制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考虑由嗜酸粒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存在的黏附分子能使嗜酸粒细胞不断得到补充。嗜酸粒细胞在内皮细胞处与细胞素诱导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型(VCAM-1)相结合,通过整合素晚期活性抗原4型(VLA-4)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型(ICAM-1)对嗜酸粒细胞移往内皮细胞起重要作用。通过嗜酸粒细胞释放白细胞五烯、C4及血小板致活因子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并通过颗粒蛋白的释放,导致嗜碱粒细胞及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而产生病理变化。病理主要为真皮小血管坏死性血管炎。病理可见管壁有纤维蛋白样坏死,整个真皮有嗜酸粒细胞浸润,有轻度或白细胞碎裂现象。真皮一般正常,偶见表皮内水疱或有嗜酸粒细胞浸润。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血管壁及血管周围的细胞内外,均有主要基本蛋白与来源于嗜酸粒细胞的神经毒素大量沉积,并可见真皮中,特别在血管周围有肥大细胞(用肥大细胞胰蛋白酶染色)增多。电镜检查可见小血管壁及内皮细胞有异常,有嗜酸粒细胞及游离的嗜酸性颗粒的黏附,并可见损伤的内皮细胞。嗜酸粒细胞可见胞质颗粒及细胞器丧失,核的染色质溶解。内皮细胞的异常有核固缩,细胞肿胀,线粒体破坏,细胞膜破裂等。在胶原束之间有变性大嗜酸粒细胞及游离的颗粒。用免疫过氧化酶染色,可见小血管内皮细胞有VCAM-1沉积,并有VLA-4阳性大嗜酸粒细胞黏附。真皮浅表累及血管VCAM-1呈强阳性。
可能疾病:皮肤病 鼻疽 电烧伤 急性蜂窝织炎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
常见检查: 细菌感染免疫检测 脓汁和创伤感染标本细菌学检查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就诊科室:皮肤病
丹莪妇康煎膏
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软坚化积。用于妇女瘀血阻滞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期不适、癓瘕积聚,以及盆腔子宫内膜异味症见上述症状者。
注射用糜蛋白酶
为蛋白分解酶,具有分解肽链作用。能清洁化脓创面、溶解脓液和坏死组织,助长肉芽组织生长,对眼睫状韧带有选择性松解作用。与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等合用治疗各种炎症、溃疡、脓肿、血肿、脓胸、中耳炎及白内障摘除等
健胃十味丸
暖胃助消。用于寒热积聚,消化不良,胃胀不适,呕吐泄泻。
鲑鱼降钙素喷鼻剂
1.骨质疏松症:(1)早期和晚期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2)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例如:皮质类固醇治疗或缺乏活动。为了防止骨质进行性丢失,应根据个体的需要适量地摄入钙和维生素D。2.伴有骨质溶解和/或骨质减少的骨痛。3.Paget’s病(变形性骨炎),特别是伴有下列情况的病人:(1)骨痛;(2)神经并发症;(3)骨转换增加,表现在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和尿羟脯氨酸排泌增加;(4)骨病变进行性蔓延;(5)不完全或反复骨折。4.由下列情况引起的高血钙症和高钙危象:(1)继发性乳房癌、肺或肾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