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整形美容> 美容> 玻尿酸> 溶解酶打在没有玻尿酸的地方会怎样

溶解酶打在没有玻尿酸的地方会怎样

发病时间:不清楚

溶解酶打在没有玻尿酸的地方会怎样

补充说明:溶解酶打在没有玻尿酸的地方会怎样

a******W 2022-02-14 18:01

溶解酶 玻尿酸 血管 皮肤坏死 毛细血管扩张 水肿 红肿 疼痛 皮肤颜色 发热 寒战 过敏 瘙痒 荨麻疹 呼吸困难 过敏性休克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杨猛 副主任医师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银屑病、红斑狼疮、皮肤美容(痤疮、黄褐斑、疤痕、妊娠纹)、过敏性疾病(皮炎、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尿路感染、尖锐湿疣等。

提问

溶解酶注射在没有玻尿酸的地方会导致注射部位凹陷、血管栓塞、皮肤坏死、感染或过敏反应。
1.注射部位凹陷
由于溶解酶的作用下,局部组织快速吸收导致体积减少。可能导致长期或永久性的组织缺失和凹陷。
2.血管栓塞
如果溶解酶不慎进入血液循环,会导致血管内壁受损,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引起局部器官缺血、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3.皮肤坏死
溶解酶作用于正常组织时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进一步加重了组织水肿和坏死的程度。可出现红肿、疼痛、皮温升高以及皮肤颜色改变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4.感染
溶解酶是一种外源蛋白,在无菌操作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引发细菌滋生和感染。可能会导致注射部位红、肿、热、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
5.过敏反应
个体对溶解酶中的某些成分产生免疫应答,导致组胺释放和过敏症状发生。表现为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急性过敏反应,需紧急处理以防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建议在接受任何美容注射前仔细阅读并遵守医生指导,确保选择有资质的专业人士进行操作。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评估处理是关键。

2024-01-29 13:1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皮肤坏死

皮肤坏死是指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水疱以及皮肤坏死,真皮微血管有血栓形成改变。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recurrent cutaneous necrotizing eosinophilic vasuclitis)是以全身性红色丘疹、出血性丘疹、血管性水肿、风团性斑块、黏膜炎、牙龈炎、全秃等。偶有环状红斑、水肿性损害及水疱的皮肤血管炎。

  •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考虑由嗜酸粒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存在的黏附分子能使嗜酸粒细胞不断得到补充。嗜酸粒细胞在内皮细胞处与细胞素诱导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型(VCAM-1)相结合,通过整合素晚期活性抗原4型(VLA-4)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型(ICAM-1)对嗜酸粒细胞移往内皮细胞起重要作用。通过嗜酸粒细胞释放白细胞五烯、C4及血小板致活因子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并通过颗粒蛋白的释放,导致嗜碱粒细胞及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而产生病理变化。病理主要为真皮小血管坏死性血管炎。病理可见管壁有纤维蛋白样坏死,整个真皮有嗜酸粒细胞浸润,有轻度或白细胞碎裂现象。真皮一般正常,偶见表皮内水疱或有嗜酸粒细胞浸润。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血管壁及血管周围的细胞内外,均有主要基本蛋白与来源于嗜酸粒细胞的神经毒素大量沉积,并可见真皮中,特别在血管周围有肥大细胞(用肥大细胞胰蛋白酶染色) 增多。电镜检查可见小血管壁及内皮细胞有异常,有嗜酸粒细胞及游离的嗜酸性颗粒的黏附,并可见损伤的内皮细胞。嗜酸粒细胞可见胞质颗粒及细胞器丧失,核的染色质溶解。内皮细胞的异常有核固缩,细胞肿胀,线粒体破坏,细胞膜破裂等。在胶原束之间有变性大嗜酸粒细胞及游离的颗粒。用免疫过氧化酶染色,可见小血管内皮细胞有VCAM-1沉积,并有VLA-4阳性大嗜酸粒细胞黏附。真皮浅表累及血管VCAM-1呈强阳性。

  • 可能疾病: 急性蜂窝织炎 电烧伤 皮肤病 鼻疽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皮肤病

推荐医生更多

张晓梅 主治医师

提问

上海时光整形外科医院

何晋龙 副主任医师

提问

上海时光整形外科医院

徐怀河 主治医师

提问

上海时光整形外科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