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
补充说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
a******W 2022-02-18 16:5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可采取糖皮质激素治疗、脾脏切除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利妥昔单抗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通过口服或注射给药,如、等,根据医嘱调整剂量。这类药物具有非特异性免疫抑制作用,能降低巨核细胞破坏,增加血小板生成,从而提高血小板计数。
2.脾脏切除术
脾脏切除术通常采用开放式手术或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方式,在有资质的医院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执行。移除脾脏后可减轻红细胞破坏及血小板过度消耗,改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症状。但需考虑术后感染风险及长期管理需求。
3.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血液制品,按处方规定时间间隔给予患者大剂量静注。产品中含有多种抗体,能够封闭Fc受体,阻断巨核细胞产生自身抗体,促进血小板生成;还可能通过增强膜稳定性来防止血小板被破坏。
4.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包括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阿伐曲泊帕等,按医嘱规定周期使用。此类药物能够模拟天然血小板生成素的作用机制,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血小板,加速其释放入血。适用于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时巨核细胞发育障碍导致的低血小板计数。
5.利妥昔单抗
利妥昔单抗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给药,一般需要4周左右的时间完成整个疗程。此药物能够选择性地与B淋巴细胞上的CD20分子相结合,并介导B淋巴细胞溶解,进而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的效果。
在接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期间,建议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出血风险。饮食方面宜选用营养丰富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2024-03-02 23:45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所引起的病症。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源于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释,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发性瘀斑,最常见于小腿;或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和手术后大量出血,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转移因子口服溶液
临床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益血生胶囊
健脾生血,补肾填精。用于脾肾两虚,精血不足所致的面色无华、眩晕气短、体倦乏力、腰膝酸软;缺铁性贫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见上述证候者。
参芪颗粒
升白护髓、补气养血、健脾益肾、增强免疫,适用于肿瘤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贫血等症,并适用于脾肾亏虚、免疫力低下的治疗,具有控制各种肿瘤的复发与转移作用。可以与放化疗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