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流涎> 十一岁孩子流涎症怎么办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十一岁孩子流涎症可以考虑行为疗法、口腔功能训练、中药外敷、针灸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1.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通常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心理学家或言语-语言病理学家指导,通过系统化的技巧训练来改变不良习惯。此方法旨在重塑孩子的吞咽和咀嚼方式,减少口水分泌,改善流涎症状。适合于非功能性流涎且伴有明显心理影响者。
2.口腔功能训练
口腔功能训练包括一系列针对咀嚼、吞咽肌肉协调性的活动设计,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定期完成。此措施有助于提高口腔肌肉的力量和控制能力,从而减少流涎现象。适用于因神经或结构问题导致的流涎。
3.中药外敷
将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材研磨成粉末后加适量清水调制成糊状,然后敷于胸前特定穴位上。中医认为流涎多由脾胃湿热所致,外敷可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对于某些类型的流涎有效。
4.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涉及在选定的穴位处插入细针,由有资质的针灸师操作,一般需要多次就诊才能见效。传统中医学认为流涎与体内气血不畅有关,针灸能调节经络、平衡阴阳。对部分原因不明的流涎有益。
建议患儿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勤漱口,以减少口腔细菌滋生引起的不适感。同时家长还要关注孩子是否有情绪紧张等情况,必要时可通过心理咨询帮助缓解压力。

2024-02-20 09:1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流涎

流涎,是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1岁左右的婴儿,常发生于断奶前后,是一种以流口水较多为特征的病症。

  • 症状起因:流涎的原因很多,一般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1.现代医学认为,当患口腔黏膜炎症以及神经麻痹、延髓麻痹、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时,因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障碍所致者,为病理现象。由于婴儿的口腔浅,不会节制口腔的唾液,在新生儿期,唾液腺不会发达,到第五个月以后,唾液分泌增加,六个月时,牙齿萌出,对牙龈三叉神经的机械性刺激使唾液分泌也增多,以致流涎稍多,均属生理现象,不应视做变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婴儿能吞咽过多的唾液,流涎自然消失。2.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儿不正常地流口水,常有口腔炎、面神经麻痹,伴有小嘴歪斜、智力下降等。另外,唾液分泌功能亢进、脾胃功能失调、吞咽障碍、脑膜炎后遗症等均可引起病理性流涎。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

  • 可能疾病:胆碱能性荨麻疹  小儿流涎症  手足口病  福尔马林中毒  高锰酸钾中毒  

  • 常见检查: 脑脊液神经肽  血锑  

  • 就诊科室:普外科、口腔

适用药品

食道平散

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贲门痉挛、食道狭窄梗阻、食道炎和各种咽喉炎等。主要用于中、晚期食道癌引起的食道不适、吞咽困难、滴水不下、噎嗝、反涎及各种食道疾患,也可用于放疗,化疗的配合治疗及正常人食道和胃肠道的癌变防治。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抑郁反应性抑郁。常见的抑郁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小儿金翘颗粒

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由于风热袭肺所致乳蛾,证见:恶寒发热,咽部红肿疼痛,吞咽时加剧,咽干灼热,喉核红肿;小儿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增生平片

清热解毒、化瘀散结。适用于食管和贲门上皮增生,具有呃逆,进食吞咽不利口干口苦咽痛,便干,舌暗、脉弦滑等热瘀内结表现者。

推荐医生更多

庄慧魁 主任医师

提问

看大医互联网医院

余明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

麦坚凝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刘和平 主任医师

提问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

戴俊平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钟天平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