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天冬麦冬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天冬麦冬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发病时间:不清楚

天冬麦冬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补充说明:天冬麦冬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2022-02-21 15:48

麦冬 天冬 心烦 心火 睡眠 多梦 健忘 心悸 肺火 通便 脾胃虚寒 肾阴虚 咳嗽 咯血 消化不良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韩盛旺 主治医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治疗中风后偏瘫,延髓麻痹,肢体功能障碍,面瘫,二便障碍,肌肉萎缩,认知功能障碍,耳鸣耳聋,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神经系统疾病。

提问

天冬具有清肺火、滋补肾阴以及润肠通便等功效,麦冬具有养肺阴、养胃以及润肠通便等作用,脾胃虚寒者禁止饮用天冬、麦冬。天冬味苦并甘,可以用于治疗肺肾阴虚症状,如咳嗽、咯血、燥咳等症状。而麦冬味甘、微苦并且性微寒,可用于治疗肺阴亏虚、痰黏、咯血、也用于治疗胃阴不足,如口舌的干燥等。脾胃虚寒者服用后可能出现胃脘胀满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

2022-09-06 10:07

举报

医生回答(1)

姚小金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麦冬微寒凉,清火养阴的力度虽然较弱,但其滋养性也较弱,因此天冬苦寒气较强,清火润燥的力度比麦冬强。麦冬可清心除烦,宁心安神,常使用来医治心烦不宁、心火旺盛、睡眠深度多梦、健忘心悸等症。生活中注重观察自己身体情况,有异常不要滥用药品,按时就诊。

2022-02-21 20:2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心火

心火在中医学指人体的内热。常表现为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口舌生疮等症。中医有心在地为火之说故称

  • 症状起因:人体的散热体系,除了皮肤、汗腺、呼吸对热量的散发外,体内各种液态物质如血、津液、元阴对热量的吸收和储纳也是使体温恒定不至于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当人体血、津液、元阴等物质亏损到一定程度,人体也会出现产热散热平衡的失调,从而出现各种发热性疾病,这就是产热相对过多的情况,在中医上把这种相对的热量过多引起的“内火(热)”称为“虚火(热)” 。 “虚火(热)”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自觉发热,测量体温往往无升高或有轻微升高(常在38℃左右,一般不超过39℃) ,热度往往在午后或夜间明显,劳累后症状会 加重。除发热外,另外还可以见到手足心发烫、心烦失眠、口干目涩、咽干咽痛、骨蒸潮热、两颧潮红等症状。人体内血、津液、元阴等物质,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人在完成生理活动时要消耗这些物质,同时又从饮食中吸收营养,使消耗的物质得到补充和充盈。当人过度劳累、久病耗损、大量失血、饮食失宜等情况下,往往会导致体内的液态物质过度消耗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这时,就导致了“虚火(热)”的发生。 另外,体内的液态物质在“实火(热)”和外来的六淫邪气中的“火(热)邪”的煎熬下也会大量减少,从而出现“虚火(热)”的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感染发热性疾病的后期,患者出现低热不退,热度上午轻或无热度,午后和夜间热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9℃,精神萎靡,知饥不欲食,口干但不喜饮,心烦失眠,咽干齿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等。 对于这种疾病,就需要采用补养阴液的方法来治疗,只有使体内损耗的血、津液、元阴等阴液得到逐步的充盈,低热才能逐步好转。此外,对发热性疾病的治疗不当,比如说过度发汗,也会使体内阴液损伤,而导致“虚火(热)”。 体内脏腑阴阳偏胜之热。宜辨虚实。常见胸中烦热,午后潮热,五心发热,口苦,溲赤等症。《明医杂著》卷一:“内伤发热,是阳气自伤不能升达,降下阴分而为内热,乃阳虚也,故其脉大而无力,属肺脾;阴虚发热,是阴血自伤不能制火,阳气升腾而为内热,乃阳旺也,故其脉数而无力,属心肾。”治宜清金养营,疏邪润燥为主。

  • 可能疾病: 赤脉传睛

  • 就诊科室: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