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三大特征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母乳性黄疸的三大特征包括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皮肤和眼白部分黄染以及粪便颜色浅、尿液颜色深、嗜睡或食欲减退,这些症状可能伴有或不伴有瘙痒,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1.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
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此时肝脏摄取胆红素的能力较弱,但其排泄能力尚未发育成熟。胆红素主要积聚于血液中,因此会出现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持续增高现象。
2.皮肤和眼白部分黄染
母乳性黄疸时,未结合胆红素会通过肠道菌群作用转化为胆红素,其中一些会被重吸收到血液中并返回肝脏。这一过程可能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的积累,进而引起皮肤和眼白部分出现黄色染色。上述症状通常首先出现在面部和躯干,随后扩散到四肢和手足心。
3.粪便颜色浅
当胆红素经过肠道时,其中的胆绿素被还原为胆素原,此时大便的颜色变淡。这种变化可能伴随有轻微腹泻或腹部不适感。
4.尿液颜色深
高胆红素血症会导致尿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增加,从而使其颜色加深。尿液呈橙红色或棕色,可能是由于胆红素分解产生的色素所致。
5.嗜睡或食欲减退
高胆红素血症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表现为嗜睡或食欲不振。这些症状可能随着病情加重而加剧,严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针对母乳性黄疸,可以进行血清胆红素检测以评估胆红素水平。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超声波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原因。对于轻度黄疸无需特殊治疗,密切观察即可;重度黄疸则需要光疗干预。建议母亲避免摄入可能会影响婴儿肝功能的食物或药物,并确保充足休息以支持自身健康。

2024-04-01 04:1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母乳性黄疸 (喂养性黄疸)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