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怎么回事
补充说明:膀胱过度活动症是怎么回事
a******W 2022-03-02 18:0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能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膀胱感觉过敏、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盆底肌功能异常、神经源性膀胱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包括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大脑对排尿信号的控制减弱,从而引起膀胱过度活动。例如,脑卒中可能导致运动神经元受损,影响膀胱和肛门括约肌的功能。针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膀胱过度活动,可以采用抗胆碱能药物进行治疗,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2.膀胱感觉过敏
膀胱感觉过敏是指膀胱壁上的感受器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即使少量的尿液也会引起强烈的排尿欲望。这可能是由于某些炎症或其他病理过程导致的神经传递异常所致。对于膀胱感觉过敏引起的膀胱过度活动,可遵医嘱使用抗胆碱药来缓解症状,如硫酸阿托品片、颠茄片等。
3.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
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是指膀胱肌肉不自主地收缩,导致尿意强烈但无法完全排空膀胱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膀胱炎、前列腺增生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α受体阻滞剂改善不适症状,如坦索罗辛、特拉唑嗪等。
4.盆底肌功能异常
盆底肌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对膀胱的支撑力下降,进而导致膀胱过度活动。常见的原因包括分娩损伤、年龄增长等。针对盆底肌功能异常引起的膀胱过度活动,建议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如提肛运动、凯格尔运动等。
5.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包括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影响大脑对膀胱的控制,导致膀胱过度活动。针对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膀胱过度活动,可遵照医生的意见使用抗胆碱药进行治疗,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应保持规律的排尿习惯,以减少膀胱压力。建议进行膀胱功能评估以及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检查或膀胱造影,以排除其他潜在的泌尿系统疾病。
2024-02-10 21:49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正常的排尿活动由脊髓反射中枢及交感、副交感、体神经共同参与,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原性膀胱。根据逼尿肌功能分为两类:1、逼尿肌反射亢进;2、逼尿肌无反射。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一类由神经病变或损害引起的膀胱和(或)尿道的功能障碍性疾病,常同时伴有膀胱尿道功能的协调性失常。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产生复杂的排尿症状,排尿不畅或尿潴留是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此诱发的泌尿系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多发人群:成年人
典型症状: 尿急 排尿不畅 逼尿肌反射亢进 上尿路结构和功能损害 无尿
临床检查: 尿急 排尿不畅 逼尿肌反射亢进 上尿路结构和功能损害 无尿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