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脾脉弦是怎么回事
补充说明:脾脉弦是怎么回事
a******W 2022-03-03 15:1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脾脉弦可能是由肝郁脾虚、痰湿内阻、饮食不节、外感风寒、外感风热等病因导致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诊断和治疗。
1.肝郁脾虚
肝郁脾虚多由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致,导致脾脏运化功能失调,进而引起脾脉弦。可遵医嘱使用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等药物进行调理。
2.痰湿内阻
痰湿内阻是指体内湿邪积聚,痰浊凝结,使脾胃运化失常,从而出现脾脉弦的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二陈汤、三仁汤等中药方剂改善病情。
3.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会导致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水液代谢障碍,痰饮内生,痰湿上犯于舌面,因此会出现脾脉弦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配合医生通过针灸穴位的方式来进行缓解,比如足三里穴、中脘穴等。
4.外感风寒
外感风寒会引起机体腠理闭塞,气血不能通达四肢末端,此时就会有脾脉弦的表现。对于外感风寒引起的不适症状,可以通过泡脚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祛除体内寒气的目的。
5.外感风热
外感风热时,风邪夹杂热邪侵袭人体,容易耗伤津液,导致痰浊内生,痰浊随风上扰咽喉,所以会有脾脉弦的症状发生。若是由外感风热所诱发的不适症状,则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配合医生通过清肺经、退六腑等方式来缓解病情。
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脾脉弦的变化,必要时还可进行血常规、便常规加潜血试验以及胃镜检查。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2024-02-27 00:25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脾虚,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症状起因:一、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二、脾虚的类型: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三、西医认为,脾虚的原因例如中老年,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枯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中医
荆防颗粒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丹莪妇康煎膏
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软坚化积。用于妇女瘀血阻滞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期不适、癓瘕积聚,以及盆腔子宫内膜异味症见上述症状者。
桂附地黄丸
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1.重症抑郁症(MDD)的治疗:重症抑郁症主要表现显著或持久的情绪低落或燥动情绪(至少持续2周),主要包括以下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少、体重或食欲明显变化、失眠或嗜睡、精神运动兴奋或迟缓、过度疲劳、内疚或自卑感、思维迟缓或注意力不集中、自杀企图或念头。2.广泛性焦虑(GAD):表现为过度的焦虑和烦恼,至少持续6个月。主要有以下症状:烦燥不安、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兴奋、肌肉紧张和睡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