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肌肉颤动> 肌肉颤动是什么原因,怎么样治疗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肌肉颤动可能是由神经源性肌颤动、代谢性肌颤动、缺钙引起的肌肉颤动、药物副作用引起的肌肉颤动、废用性肌颤动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神经源性肌颤动
神经源性肌颤动是由于神经系统异常导致的肌肉不自主收缩。当运动神经元收到错误信号时,会导致肌肉痉挛和颤动。神经调节剂如利鲁唑可用于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减少肌肉颤动。
2.代谢性肌颤动
代谢性肌颤动通常由电解质失衡引起,如低血钾症,此时肌肉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发生变化,影响了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从而出现肌肉颤动的现象。纠正电解质紊乱需要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补充电解质平衡剂,例如氯化钠、氯化钾等。
3.缺钙引起的肌肉颤动
缺钙可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导致肌肉痉挛和颤动。可通过口服钙片或维生素D补充剂来提高血液中的钙含量,如葡萄糖酸钙片、维生素D滴丸等。
4.药物副作用引起的肌肉颤动
某些药物如阿托品、奎尼丁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神经递质失衡,进而引发肌肉颤动。如果是由药物引起的,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更换其他替代药品,如硫酸阿托品片、盐酸奎尼丁片等。
5.废用性肌颤动
废用性肌颤动是指长时间不活动导致肌肉萎缩和颤动的情况发生。可以通过物理疗法进行针对性训练,如功能性锻炼、抗阻训练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针对肌肉颤动的情况,建议患者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特别是对于存在电解质失调风险的人群。此外,注意均衡饮食,避免过度节食,以维持体内矿物质和电解质的稳定状态。

2024-01-24 00:4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强直收缩的现象,会造成肌肉僵硬、疼痛难忍。肌肉痉挛的真正机转目前尚未被确知,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认为,肌肉抽筋是起因於神经或神经肌应激阈值降低,使得肌肉的神经行动频率突然增加,造成肌肉强直收缩。

  • 症状起因:下列有几种情况较易引起肌肉痉挛的发生: 1. 经过长时间运动而形成肌肉疲劳时,仍持续运动。 2. 局部循环不良。 3. 水份和盐份流失过多。 4. 严重腹泻、呕吐和饮食中的矿物质(如镁、钙)含量不足。 5. 环境温度突然改变。 6. 肌肉或肌腱轻裂伤。 7. 情绪过度紧张。 8. 以不适当的姿势从事运动或肌肉协调不良。 9. 一些慢性疾病、孕妇的抽筋发生率也会提高,须小心留意。

  • 可能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筋膜炎 老年挛缩 肩胛骨体部骨折 脂质沉积性肌病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神经、急救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