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可以带药包
补充说明: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可以带药包
a******W 2022-03-03 15:1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可以带药包、饮食调理、中药外敷、推拿疗法、捏脊疗法、穴位贴敷。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饮食调理
患儿可适当食用小米粥、山药粥等易消化食物,补充营养。小儿疳积多因脾胃功能虚弱引起,饮食调理有助于改善食欲不振的症状。
2.中药外敷
将适量的丁香、肉桂研磨成粉末后加水调成糊状,均匀涂抹于腹部,覆盖纱布并用胶带固定。上述药物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能够促进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由脾肾阳虚引起的厌食、腹泻等症状。
3.推拿疗法
家长需清洁双手及患儿脐部周围区域,然后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3-5分钟。此方法能间接刺激神阙穴,调节脏腑功能,对于小儿疳积所致生长迟缓有积极影响。
4.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通常由专业医生操作,在背部从长强穴开始至大椎穴结束,每次操作约10-15分钟。此法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可健脾和胃、理气消滞,适用于小儿疳积所引起的食欲减退、面色萎黄等症状。
5.穴位贴敷
选取足三里穴、中脘穴等穴位作为施术部位,将调配好的药粉与姜汁混合后制成药饼,外敷于选定穴位上并加以按压。中医认为足三里穴是人体的重要保健穴位之一,经常按揉足三里穴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经常对中脘穴进行适度按揉也具有健脾胃的功效。因此,选择足三里穴和中脘穴进行穴位贴敷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
在治疗小儿疳积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定期复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度饮食,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2024-04-17 00:06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疳证与麻疹、惊风、天花并称为儿科四大证。但古代所说之“疳积”已与现代之“疳积”有了明显的区别,在古时候,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人们常常饥饱不均,对小儿喂哺不足,使脾胃内亏而生疳积,多由营养不良而引起,也就是相当于西医所讲的“营养不良”。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来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们又缺乏喂养知识,盲目地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运的负荷,伤害了脾胃之气,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故现在的疳积多由营养失衡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