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温病> 伏邪温病的中医治疗

精选回答(1)

于晨光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中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内科,儿科,妇科,皮肤科疾病,主要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

提问

伏邪温病的中医治疗可采取清热解毒、养阴生津、调理脏腑功能、中药外敷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是通过选用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功效的中药材如金银花、连翘等内服外用,以清除体内湿热毒素的方法。此法适用于伏邪温病中的热毒壅盛证候,旨在减轻发热、口渴、舌红苔黄等症状。
2.养阴生津
养阴生津可采用滋补肝肾、润燥止咳的食物如百合、雪梨等煲汤饮用,也可服用相关药物如六味地黄丸等。此方法针对伏邪温病后期出现的阴虚内热、口干咽燥、潮热盗汗等不适现象有缓解作用。
3.调理脏腑功能
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肺、脾、胃等脏腑的功能,例如足三里穴、中脘穴等。这些穴位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能够改善因伏邪温病引起的咳嗽、胸闷、食欲不振等症状。
4.中药外敷
将适量的石膏、滑石等药材研磨成细粉后加水调制成糊状,涂抹于额头、颈部等处。这种传统外治法可辅助降低体温、缓解头痛等不适感;但需密切观察皮肤反应以免引起过敏或其他不良影响。
在治疗伏邪温病时,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如辣椒、炸鸡,以减少对身体的刺激。同时保持充足休息,有助于恢复体力,促进病情痊愈。

2024-04-03 01:4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温热 (温病)

温热是因感受温热之邪而引起的以热象偏重,易于化燥伤阴为特点的急性外感疾病的总称。包括多种外感急性热病,如风温、春温、暑温、湿温、秋燥、伏暑、冬温、温疫、温毒 、大头瘟、烂喉痧等。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