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涩脉> 涩脉怎么调理

精选回答(1)

于晨光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中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内科,儿科,妇科,皮肤科疾病,主要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

提问

涩脉的调理可以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情志调理、运动疗法等方法来改善。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饮食调理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辛辣、油腻食物摄入,增加水果蔬菜比例,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功能。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吸收,减轻涩脉现象;此外,还可以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满足身体日常所需。
2.中药调理
患者可咨询专业中医师开具相应方剂,如滋阴润燥类药物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上述药物具有补肾养肝的功效,对于因肝肾阴虚引起的涩脉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3.情志调理
建议采取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法、冥想法来帮助舒缓压力。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和血液黏稠度,从而间接影响到涩脉状态。通过调节情绪可以辅助改善相关不适表现。
4.运动疗法
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瑜伽等,并制定计划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规律的身体活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气血运行不畅的问题。
在治疗涩脉时,应避免过度疲劳,以免耗伤阴液而加重涩象。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长期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过大,因为这些都可能导致气机郁滞,进一步加重涩脉的症状。

2024-02-13 14:5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涩脉

涩脉是指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 症状起因:涩脉主气滞、血瘀、津亏、血少。因津亏血少,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无力。如慢性出血、遗精、阳痿、肢体麻木、心痛肢冷等,常见脉涩无力。属虚证。若气滞血瘀,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则脉涩而有力。如腹中包块,症瘕积聚等,常见脉涩有力,属实证。临床上,涩脉的形成,主要是因血液黏滞性和黏稠度的增大,常可测得涩脉者全血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球压积值均增高,血沉值降低。血液流动性减弱,外周阻力增大,血流缓慢,遂呈涩脉。可见于高脂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动脉硬化,及严重吐泻脱水者。涩脉与细脉兼见,主严重吐泻而津亏血少,不仅有脱水,且有休克之象,其血容量严重不足。涩脉与弦脉兼见,则主气滞血瘀,可见于冠心病、肺心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等。

  • 可能疾病: 妊娠热病 心血瘀阻 积滞 血劳 血证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