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骨科> 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治疗新突破

肌张力障碍治疗新突破

发病时间:不清楚

肌张力障碍治疗新突破

补充说明:肌张力障碍治疗新突破

a******W 2022-03-04 16:11

肌张力障碍 针灸 肌肉 神经 肌张力增高 痉挛 肌张力高 生理反应 肌张力异常 麻醉 大脑 手术 运动障碍 脊髓 肌张力过高 疼痛 睡眠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肌张力障碍可以通过针灸治疗、肌肉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疗法、脑深部电刺激术、巴氯芬等方法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入细针来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功能,通常由专业中医师操作。此方法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紧张状态,从而减轻肌张力增高带来的不适感;对于上述所述的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2.肌肉放松训练
肌肉放松训练涉及一系列伸展、放松身体各部位的练习,在指导下定期完成。此法可增强对自身肌肉控制能力,减少因过度收缩引起的痉挛现象;适用于缓解因肌张力高导致的身体僵硬。
3.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监测身体信号如心率变异性,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患者以便其学习控制生理反应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该技术帮助个体认识并控制由于肌张力障碍引起的各种生理变化,进而减轻相关症状;适合处理由心理因素引发的肌张力异常问题。
4.脑深部电刺激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手段,在全身麻醉下将电极植入大脑特定区域,通过微弱电流刺激来调节神经活动。该手术旨在纠正异常放电所致的运动障碍,恢复正常的神经传导功能;对于某些类型的肌张力障碍有效。
5.巴氯芬
巴氯芬可通过口服方式给予,需依据医嘱调整剂量及频率。巴氯芬为中枢性肌肉松弛剂,能降低脊髓反射弧的兴奋性,故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用于缓解由肌张力过高引起的疼痛。
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应选择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操作,以减少风险并确保安全。同时,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因为充足的休息有助于缓解肌张力障碍的症状。

2024-01-19 22:5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综合征,肌紧张不足综合征,肌张力障碍综合症)

肌张力障碍综合征(dystonicsyndrome)简称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以肌张力异常动作和姿势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综合征,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续性特点。尽管名为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但肌张力的变化不引人注意,而引人注意的是异常的体位姿势和不自主的变换动作。肌张力障碍可影响受累肢体的正常运动幅度、范围、速度和肌肉的硬度等。

适用药品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