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自汗> 经常自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精选回答(1)

于晨光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中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内科,儿科,妇科,皮肤科疾病,主要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

提问

经常自汗可能源于气虚、阴虚、阳虚、心血不足或心阳不振等病理变化,这些都可能导致体表阳气不足,无法固摄津液。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气虚
气具有固涩作用,能维系脏腑组织、抵御外邪侵袭。当气虚时,这种固摄和防御功能减弱,导致自汗。补中益气汤是常用的补气方剂,其中黄芪、人参等药物可健脾益气,提升机体抗病能力,从而改善自汗症状。
2.阴虚
阴液亏损,失去滋养濡润的作用,导致体内津液亏少,虚热内扰,腠理开泄而见自汗。六味地黄丸可用于滋阴补肾,缓解阴虚引起的不适症状。
3.阳虚
阳气具有推动血液运行、温煦全身的作用,若阳气虚弱,则不能正常发挥其生理效应,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出现自汗的症状。四神汤中的肉豆蔻、五味子等中药成分能够温阳收敛,对于由阳虚引起的自汗有一定的调理效果。
4.心血不足
心血不足会导致心脏无法正常运作,使血液循环受阻,影响到身体各处的水分代谢,从而引起自汗。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血不足的情况。
5.心阳不振
心阳不振则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不足,导致气血不能循经运行于脉道之中,逆乱于肌表,故而出汗。参附注射液通过大补元气、回阳救逆,有助于缓解心阳不振所致的心悸、胸闷等症状。
针对自汗症状,建议患者进行体质辨识、舌诊和脉诊以确定病因。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测定或血糖水平检测,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内分泌失调或其他健康问题。

2024-04-13 04:0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阳虚

阳虚是病证名。指阳气不足或功能衰退的证候。《素问·调经论篇》:“阳虚则外寒。”通常多指气虚或命门火衰,因气与命门均属阳,故名。肺主气,气虚多属肺气虚或中气不足,因而卫表不固,故外寒;阳虚则阴盛,故命门火衰亦多见功能衰惫,浊阴积潴的病证。此外,阳虚亦可见于心阳虚或脾阳虚。症见面色白、手足不温、怕冷、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长、口唇色淡、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而润、脉虚弱等。治宜温补阳气。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