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反复出现局部肌肉颤动是怎么回事
补充说明:反复出现局部肌肉颤动是怎么回事
a******W 2022-03-07 18:2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反复出现局部肌肉颤动可能是由神经元兴奋性增加、代谢紊乱、缺钙、缺钾、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神经元兴奋性增加
神经元兴奋性增加导致异常电位发放和神经冲动传导,进而引起肌肉收缩和颤动。这种情况可能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如抗癫痫药卡马西平、等。
2.代谢紊乱
代谢紊乱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从而引起肌肉颤动。针对此原因引起的肌肉颤动,可考虑营养支持疗法,补充缺乏的电解质,如口服补液盐。
3.缺钙
缺钙会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肌肉痉挛和颤动。对于缺钙引起的肌肉颤动,可以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钙片、氯化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缺钾
缺钾会影响神经递质的正常释放和传导,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当突然发生低血钾时,会引起肌无力和颤抖。纠正低钾状态是关键,可通过口服补钾或静脉注射补钾的方式进行治疗,如枸橼酸钾颗粒、氯化钾缓释片等。
5.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导致神经系统处于过度活跃状态,引起肌肉震颤。甲亢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
建议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血液生化检查,监测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肌肉电图、磁共振成像等进一步的诊断措施。
2024-04-03 20:13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1.健康正常人的肌肉应急反应。 2.多由缺钙引起。 (1)儿童 当孩子出现下面一些症状时,就应诊断为缺钙:不易入睡、不易进入深睡状态,入睡后爱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多汗;阵发性腹痛、腹泻,抽筋,胸骨疼痛,“X’型腿、“O”型腿,鸡胸,指甲灰白或有白痕;厌食、偏食;白天烦躁、坐立不安;智力发育迟、说话晚;学步晚,13个月后才开始学步;出牙晚,10个月后才出牙,牙齿排列稀疏、不整齐、不紧密,牙齿呈黑尖形或锯齿形;头发稀疏;健康状况不好,容易感冒等。 (2)青少年 青少年缺钙会感到明显的生长疼,腿软、抽筋,体育课成绩不佳;乏力、烦躁、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偏食、厌食;蛀牙、牙齿发育不良;易过敏、易感冒等。 (3)青壮年 一般情况下,青壮年都有繁重的生活压力,紧张的生活节奏往往使他们疏忽了身体上的一些不适,加之该年龄段缺钙又没有典型的症状,所以很容易掩盖病情。当有经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疼、易过敏、易感冒等症状时,就应怀疑是否缺钙。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处于非常时期的妇女,缺钙现象较为普遍。不过,随着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人们对此期缺钙的症状较为熟悉。当她们感觉到牙齿松动;四肢无力、经常抽筋、麻木;腰酸背疼、关节疼、风湿疼;头晕,并罹患贫血、产前高血压综合征、水肿及乳汁分泌不足时,就应诊断为缺钙。 (5)老年人 成年以后,人体就慢慢进入了负钙平衡期,即钙质的吸收减少、排泄加大。老年人大多是因为钙的流失而造成缺钙现象。他们自我诊断的症状有老年性皮肤病痒;脚后跟疼,腰椎、颈椎疼痛;牙齿松动、脱落;明显的驼背、身高降低;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便秘;多梦、失眠、烦躁、易怒等。 3.慢性肾功能衰竭 由于有氮代谢产物的滞留、水与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导致肌肉颤动或抽搐。 4.其他,如劳累过度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神经
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
用于治疗因缺钙、锌引起的疾病,包括骨质疏松、手足抽搐症、骨发育不全、佝偻病、妊娠妇女和哺乳期妇女、绝经期妇女钙的补充,小儿生长发育迟缓,食欲缺乏,厌食症,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及痤疮等。
左甲状腺素钠片
1、治疗非毒性的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正常);2、甲状腺肿切除术后,预防甲状腺肿复发;3、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4、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功能亢进症的辅助治疗;5、甲状腺癌术后的抑制治疗;6、甲状腺抑制试验。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本品为钙补充剂。钙可以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促进神经末梢分泌乙酰胆碱。血清钙降低时可出现神经肌肉兴奋性升高,发生抽搐,血钙过高则兴奋性降低,出现软弱无力等。钙离子能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毛细管的致密性,使渗出减少,起抗过敏作用。钙离子能促进骨骼与牙齿的钙化形成,高浓度钙离子与镁离子之间存在竞争性拮抗作用,可用于镁中毒的解救;钙离子可与氟化物生成不溶性氟化钙,用于氟中毒的解救。
巴氯芬片
限于脊髓和大脑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肉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