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要怎么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要怎么治疗

发病时间:不清楚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要怎么治疗

补充说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要怎么治疗

a******W 2022-03-07 18:20

创伤后应激障碍 焦虑 眼球 创伤 大脑 睡眠障碍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的治疗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眼动脱敏再处理、催眠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通常由训练有素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指导患者识别并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此方法有助于纠正错误观念、减轻焦虑及压力反应,从而缓解PTSD相关症状。
2.眼动脱敏再处理
眼动脱敏再处理是一种通过特定技术引导个体跟随快速移动的眼球运动来重新评估创伤经历的方法。此技术认为将注意力从过去的创伤转移到当前的安全环境中可减少相关记忆的强度,从而减轻PTSD的症状。
3.催眠治疗
催眠治疗涉及使用深度放松状态下的定向意识来探索和解决潜在的心理冲突。催眠状态下,防御机制减弱,个体更容易接受并处理创伤事件,有助于减轻PTSD的相关症状。
4.支持性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提供一个安全且无评判的空间,让患者表达情感并与他人建立联系。这种非指导性的倾听方式有助于减轻孤独感,增强自我价值感,进而改善PTSD患者的社交功能。
5.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能包括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抗焦虑药如苯二氮卓类药物。这些药物能够调节大脑内神经递质平衡,改善情绪波动和睡眠障碍等相关症状。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建议患者还可尝试正念冥想以提高对自身感受的认知和接纳能力。同时,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促进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

2024-01-31 20:2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创伤后应激障碍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创伤后紧张症 )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delayed psychogenic reaction),是由应激性事件或处境而引起的延迟性反应。PTSD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和(或)持久的反应。创伤性事件是PTSD诊断的必要条件,但不是PTSD发生的充分条件,虽然大多数人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都会出现程度不等的症状,研究表明只有部分人最终成为PTSD患者。

适用药品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抑郁反应性抑郁。常见的抑郁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复合包装

本品在与孕激素联合使用建立人工月经周期中用于补充主要与自然或人工绝经相关的雌激素缺乏:血管舒缩性疾病(潮热),生殖泌尿道营养性疾病(外阴阴道萎缩,性交困难尿失禁)以及精神性疾病(睡眠障碍衰弱)。预防原发性或继发性雌激素缺乏所造成的骨质丢失。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1.重症抑郁(MDD)的治疗:重症抑郁主要表现显著或持久的情绪低落或燥动情绪(至少持续2周),主要包括以下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少、体重或食欲明显变化、失眠或嗜睡、精神运动兴奋或迟缓、过度疲劳、内疚或自卑感、思维迟缓或注意力不集中、自杀企图或念头。2.广泛性焦虑(GAD):表现为过度的焦虑和烦恼,至少持续6个月。主要有以下症状:烦燥不安、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兴奋、肌肉紧张和睡眠障碍

利培酮口服液

1.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敌视、怀疑)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绪淡漠及社交淡漠、少语)。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对于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在维持期治疗中,本品可继续发挥其临床疗效。 2.可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其表现为情绪高涨、夸大或易激惹、自我评价过高、睡眠要求减少、语速加快、思维奔逸、注意力分散或判断力低下(包括紊乱或过激行为)。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廖芙蓉 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