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阳虚> 阳虚自汗的症状

精选回答(1)

于晨光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中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内科,儿科,妇科,皮肤科疾病,主要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

提问

阳虚自汗的症状表现为自汗、怕冷、乏力、舌淡、脉弱,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自汗
阳气具有推动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的作用,若阳气虚弱不能固摄津液,则会导致自汗。自汗通常指不自主地出汗,尤其是在白天或没有高温环境下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这种症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2.怕冷
阳虚导致机体产热量减少,无法温煦四肢末端,从而出现畏寒、怕冷的现象。怕冷可能伴随手脚冰凉、体温偏低等症状,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中尤为明显。
3.乏力
阳气不足则气血生化乏源,脏腑功能减退,因此会出现乏力的症状。乏力表现为精神疲倦、体力下降,日常活动后感到特别疲劳。
4.舌淡
阳虚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气血不能上荣于舌面,所以会表现出舌体颜色浅淡的现象。正常情况下,舌头的颜色应呈现淡红色,而阳虚患者的舌色可能偏白或淡红。
5.脉弱
阳气虚弱,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减弱,从而导致脉搏弱而不强劲。脉象弱可能是由于体质虚弱或气血不足引起的,常见于阳虚患者。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血常规等检查以评估身体状况。治疗措施包括中药调理如四君子汤、金匮肾气丸等。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且富有营养,适当增加高蛋白食物摄入量,如鸡蛋、牛奶等,有助于改善阳虚自汗的症状。

2024-03-02 18:4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阳虚

阳虚是病证名。指阳气不足或功能衰退的证候。《素问·调经论篇》:“阳虚则外寒。”通常多指气虚或命门火衰,因气与命门均属阳,故名。肺主气,气虚多属肺气虚或中气不足,因而卫表不固,故外寒;阳虚则阴盛,故命门火衰亦多见功能衰惫,浊阴积潴的病证。此外,阳虚亦可见于心阳虚或脾阳虚。症见面色白、手足不温、怕冷、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长、口唇色淡、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而润、脉虚弱等。治宜温补阳气。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