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中医治疗湿热蕴脾的名方
补充说明:中医治疗湿热蕴脾的名方
a******W 2022-03-08 15:3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中医治疗湿热蕴脾可以采取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三仁汤、二妙散、参苓白术散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由茵陈、栀子、大黄组成,通过煎煮后服用。通常剂量为一剂。此方具有清利湿热的功效,适用于湿热蕴结于脾胃所致的症状。方中茵陈苦寒直折湿热之邪;栀子清热解毒,配合茵陈增强清利湿热的作用;大黄通腑泻下,使湿热从大便而解。
2.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柴胡等多种中药组成,患者需遵医嘱按比例配制后内服。本品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作用,主治肝胆实火上攻、肝胆湿热下注证。方中龙胆草可清肝胆实火,且能引热下行,共为君药;黄芩协助龙胆草清热燥湿,且能坚阴,为臣药;佐以栀子加强清热除湿之力;用当归养血滋阴,防止诸寒凉药物伤阴生血。
3.三仁汤
三仁汤由杏仁、白豆蔻、薏苡仁、半夏、厚朴、滑石、通草、竹叶组成,需要加水煎煮后服用。此方可用于治疗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湿重于热证。方中杏仁宣肺降气,使湿邪有出路;白豆蔻芳香化湿浊,行气滞;薏苡仁渗利湿浊;半夏燥湿祛痰,和胃止呕;厚朴理气宽中,燥湿除满;滑石、通草淡渗利湿;竹叶轻清透热。
4.二妙散
二妙散由苍术、黄柏组成,一般用水煎服。此方具有燥湿清热的功效,主治湿热下注证。方中黄柏苦寒沉降,善清相火及肾经湿热,且能坚阴;苍术辛苦温,既能祛风湿,又能健脾胃,且能发汗,共为佐药。
5.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等组成,患者可遵医嘱口服。此方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方中人参甘温补气,健脾益胃,以助运湿,为君药;白术苦温健脾燥湿,茯苓甘淡渗湿,均有助于运化水湿,共为臣药;臣以山药、扁豆、莲子肉补脾摄涎,使脾气健运则水湿不聚,均为佐药;薏苡仁既可健脾,又兼渗湿,是佐制药;桔梗宣肺利气以助排饮,为使药。
在使用上述方剂时,应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消化道不适或过敏反应。同时,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食物,如炸鸡腿、麻辣火锅,以免加重湿热蕴脾的症状。
2024-04-10 12:03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湿热蕴脾证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狂,它不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季常见;而且也有明显的地域性,以我国南方为主,四川盆地更甚。湿热蕴牌证是传统中医学中疾病的一种证候,临床上它既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也可作为一种夏季常见症候而独立地出现。是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证候。由于过食肥甘酒醴,或感受湿热外邪所致。
相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