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症状
补充说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症状
a******W 2022-03-15 19:0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症状包括皮肤和巩膜黄染、嗜睡、食欲减退、呕吐、粪便颜色白陶土样,如果症状持续不改善,应尽快就医。
1.皮肤和巩膜黄染
由于未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过高导致其被肠道重吸收并经肝脏又重新回到血液中,此时超过总胆红素的一定比例就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的现象。皮肤和巩膜是未结合胆红素分布较多的部位,在光照下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黄色。
2.嗜睡
当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时,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高水平的胆红素可以抑制大脑的功能活动,从而导致嗜睡。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出生后几天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延长,但容易被唤醒。
3.食欲减退
胆汁淤积性黄疸会导致胆盐合成不足,影响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食物消化吸收,使新生儿产生厌食现象。新生儿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4.呕吐
胆汁淤积性黄疸会引起肝细胞损伤,导致肝功能异常,包括肝酶活性增加和胆汁分泌减少等。这些变化会影响到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发恶心和呕吐。呕吐可能突然发生,呕吐物可能呈绿色或棕色,伴有腹部不适或疼痛感。
5.粪便颜色白陶土样
胆道梗阻时,胆汁无法进入十二指肠,导致大便中缺乏胆色素,因此呈现白色陶土状。这种情况常见于新生儿,伴随有皮肤和眼白发黄、尿色深黄等症状。
针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建议进行血清胆红素浓度测定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新生儿可遵医嘱通过光疗或药物治疗如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来进行处理。家长应注意观察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定期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同时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2024-03-26 08:03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多见于胆道阻塞、肝细胞损害或溶血性疾病,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变黄,早期或轻微时见于巩膜,较明显时才见于皮肤。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当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1~34.2umol/L(1~2mg/d1)时,而肉眼看不出黄疸者称隐性黄疸。如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34.2umol/L(2mg/d1)时则为显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