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怎么办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以通过光疗、白蛋白治疗、免疫球蛋白治疗、换血疗法、脾切除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1.光疗
光疗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破坏胆红素分子中的辅基,促进其代谢。适用于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情况。
2.白蛋白治疗
白蛋白治疗旨在提高血液中白蛋白水平,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浓度。此方法常用于改善新生儿黄疸症状。可遵医嘱使用人血白蛋白进行治疗。
3.免疫球蛋白治疗
免疫球蛋白含有IgG抗体,能与未结合胆红素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降低未结合胆红素的浓度。当新生儿溶血严重时,可以考虑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是将患儿的血液部分或全部置换为正常供体的新鲜冷冻血浆、全血或红细胞。这是一种紧急情况下使用的手段,在处理重度溶血病例时效果显著。
5.脾切除术
脾切除术通过手术移除脾脏来减轻红细胞破坏,控制溶血。对于反复发作的溶血性贫血患者,脾切除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需要密切监测并定期评估病情变化,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并发症。必要时,应遵循医嘱调整母乳喂养次数及量,并注意观察婴儿皮肤、巩膜等部位黄染情况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的变化。

2024-01-30 20:5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脾切除术

脾切除术广泛应用于脾破裂、游走脾(异位脾)、脾局部感染或肿瘤、囊肿、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等引起充血性脾肿大等疾病。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能够产生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因子,是机体储血、造血、滤血、毁血的主要器官,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抗感染、抗肿瘤、内分泌及产生备解素及促吞噬肽等作用。奠基于目前对脾脏功能的了解以及切脾后所导致患者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的后果,在条件及疾病允许的情况下, 尽量行脾保留手术, 已是目前全球外科医师的共识。即“抢救生命第一, 保留脾脏第二,年龄越小越优先保脾”。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