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小儿发热39度,怎么办?
补充说明:小儿发热39度,怎么办?
a******W 2022-03-22 18:3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小儿发热39度可以采取物理降温、退热贴、解热镇痛药、补液治疗、抗生素治疗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包括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以及适当减少衣物等方式来降低体温。这些部位的大血管通常比较丰富,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从而起到辅助降低体温的作用。
2.退热贴
退热贴是一种常见的物理降温方式,通过皮肤吸收的方式发挥作用,一般一帖可持续4-8小时。退热贴中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止痛、解热作用,适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及退低烧。
3.解热镇痛药
如果患者出现高热不退的现象,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例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这类药物可通过抑制下丘脑前部神经元中的环氧合酶,进而阻断前列腺素的产生,发挥解热、镇痛的效果。
4.补液治疗
补液治疗旨在维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对于小儿发热至关重要。适当的液体补充有助于维持身体水平衡,支持新陈代谢,减轻因发热引起的不适感。
5.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用于特定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需依据医师处方执行。抗生素针对细菌感染有效,可减少病原体数量,从而控制发热及相关症状。
持续高热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因此家长应注意监测孩子的尿量和精神状态,必要时及时就医并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等,以便于进一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024-01-29 14:27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类。 一、感染性疾病 在发热待查中占首位,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其次为病毒等。 二、非感染性疾病 1、血液病与恶性肿瘤 如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结肠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2、变态反应疾病 如药物热、风湿热。 3、结缔组织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I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 4、其他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危象。严重失水或出血、热射病、中暑、骨折、大面积烧伤、脑出血、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等。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普外科、内科
安坤赞育丸
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亏,肝肾不足,形瘦虚赢,神倦体疲,面黄浮肿,心悸失眠,腰酸腿软,千后低烧,骨蒸潮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虚弱,瘀血腹痛,大便溏泻。
清开灵颗粒
清热解毒,镇静安神。对温热病引起的高热不退,烦燥不安,咽喉肿痛,舌红或绛,苔黄,脉数者适宜;多用于湿热型肝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症。
腹膜透析液(乳酸盐-G1.5%)
1.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2.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3.用于治疗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 4.用于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5.用于治疗顽固性水肿; 6.用于治疗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滋补肝肾丸
滋补肝肾,养血柔肝。用于肝肾阴虚,头晕失眠,心悸乏力,胁痛,午后低烧,以及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而见阴虚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