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妇产科> 妇科> 子宫内膜厚> 子宫内膜厚15mm反复出血怎么治疗

精选回答(1)

柯怀 副主任医师 阳新县人民医院

擅长:优生优育,孕前指导,孕期保健,孕期咨询,产后治疗,妇科疾病,盆底康复。

提问

子宫内膜厚15mm反复出血可以考虑激素疗法、孕激素疗法、刮宫术、子宫内膜消融术、子宫内膜去除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激素疗法
激素疗法通常包括口服、注射或贴片形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组合,根据医嘱制定周期性用药计划。此方法通过调节体内雌孕激素比例来控制子宫内膜生长,适用于治疗因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子宫内膜增厚。
2.孕激素疗法
孕激素疗法通常采用口服或肌注方式给予黄体酮类药物,如地屈孕酮片、醋酸甲羟孕酮分散片等,一般需要连续服用数天至数周不等。此法旨在利用外源性孕激素对抗内源性雌激素的作用,从而抑制子宫内膜增长并促进其脱落,进而减轻或消除异常出血现象。
3.刮宫术
刮宫术是在局部麻醉下使用特制工具进入子宫腔内刮取组织样本或清除病变组织,手术时间短且恢复较快。该措施可以直接移除过厚的子宫内膜以防恶变,并可迅速止血;适合于上述情况下伴有大量异常出血或疑有恶性转化可能者。
4.子宫内膜消融术
子宫内膜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在影像引导下使用高频电流或冷刀技术摧毁过度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该措施能够精确地破坏异常组织而不伤及周围正常结构,有助于改善月经紊乱及相关并发症。对于存在子宫内膜增厚并伴随频繁阴道流血的患者而言是适宜的选择。
5.子宫内膜去除术
子宫内膜去除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完成,医生会使用特殊器械切除整个子宫内膜层。该措施彻底清除了引起出血的所有原因,因此对解决上述问题最为有效。但需考虑终身失去生育能力的风险。
子宫内膜厚度超过10毫米时,应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风险。建议定期复查超声检查以及监测肿瘤标志物,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和饮酒,有助于减少相关风险。

2024-02-26 15:3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反复出血

在医学上,血液自心、血管腔外出,称为出血(hemorrhage)。流出的血液逸入体腔或组织内者,称为内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止血后,出血反复发作,易形成感染,无法彻底康复。

  • 症状起因:1.血管壁损害常见于缺氧,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性;败血症(尤其是脑膜炎球菌败血症)、立克次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蛇毒、有机磷中毒等使毛细血管壁损伤;一些药物可引起变态反应性血管炎;维生素C缺乏可引起毛细血管基底膜破裂、毛细血管周胶原减少及内皮细胞连接处分开而致管壁通透性升高;过敏性紫癜时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着于血管壁引起变态反应性血管炎。 2.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血小板的正常数量和质量是维持毛细血管通透性正常的重要因素,血小板减少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发生漏出性出血,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内广泛性肿瘤转移等均可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使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某些药物在体内诱发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反应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吸附于血小板表面,使后者连同免疫复合物被巨噬细胞所吞噬;一些细菌的内毒素和外毒素也有破坏血小板的作用。 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缺陷也能引起漏出性出血,这类疾患很多是先天性的,如血小板功能不全(thrombasthenia,血小板细胞膜缺乏纤维蛋白受体)和血小板颗粒缺乏症(storage pool disease,一种或多种颗粒缺乏,ADP储量因而不足;也可因后天性骨髓巨核细胞受损而发生)时,血小板粘集能力有缺陷;BeRNArd-Soulier综合征(血小板细胞膜缺乏von Willebrand因子的受体)时,血小板不能粘附于胶原纤维,这都可有凝血障碍或出血倾向。 3.凝血因子缺乏 凝血因子Ⅷ(血友病A)、Ⅸ(血友病B)、von Willebrand因子(von Willebrand病)以及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Ⅳ、Ⅴ、Ⅶ、Ⅹ、Ⅺ等因子的先天性缺乏或肝实质疾患时凝血因子Ⅶ、Ⅸ、Ⅹ合成减少,DIC时凝血因子消耗过多)等,均有出血倾向。

  • 可能疾病: 慢性浅表性胃炎 疫黄 眼眶血肿 胃炎 脉络膜出血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产科、外科、内科

推荐医生更多

李兰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李文芬 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梁梅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李依俐 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王晓红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雷华江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