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小儿高热抽搐怎么处理
补充说明:小儿高热抽搐怎么处理
a******W 2022-03-22 18:3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小儿高热抽搐可以采取降温治疗、镇静剂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补液治疗、颅内压增高治疗等措施进行处理。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降温治疗
通过物理降温如退热贴、温水浴及口服非处方解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来降低体温。高热状态下易诱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导致抽搐,因此降低体温是防止进一步惊厥的关键。
2.镇静剂应用
根据医嘱给予片、片等镇静剂以减轻患儿不适感并控制抽搐发作。镇静剂可有效减少因发热引起的脑部活动增强而引发的抽搐现象;使用时需监测呼吸功能以防抑制过度。
3.抗癫痫药物治疗
遵循医师指导,在必要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缓释片、卡马西平片进行规范治疗。特定类型的高热惊厥可能发展为癫痫,早期干预有助于预防其发生;使用前应评估潜在风险与收益。
4.补液治疗
电解质平衡紊乱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引起痉挛,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适当的血容量有利于稳定机体内部环境,减少由于脱水而导致的抽搐概率。
5.颅内压增高治疗
针对颅内高压的治疗包括降颅压药物如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以及手术减压等方法。颅内高压状态常伴随脑水肿加剧,此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抽搐发作;针对性处理有助于缓解压力并预防相关并发症。
持续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和血压,以确保在使用镇静剂后不会出现过度抑制。同时,建议定期复查,以便医生评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2024-04-13 19:48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正常人颅内有一定压力,称为颅内压(简称颅压),通常是指在水平卧位、身体松弛的状态下,经腰椎穿刺接上一定内径的管子所测得压力,因而又确切地称之为脑脊液压力。侧卧位测量成年人平均脑脊液压力超过1.96kPa(相当200mm水柱)时,称为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是临床常见的许多疾病共有的一组症候群。
症状起因:凡能引起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的病变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常见的病因有: 1、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血肿脓肿囊肿、肉芽肿等,既可占据颅腔内一定的容积,又可阻塞脑脊液的循环通路,影响其循环及吸收。此外,上述病变均可造成继发性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 2、颅内感染性疾病:各种脑膜炎脑炎、脑寄生虫病,既可以刺激脉络丛分泌过多的脑脊液,又可以造成脑脊液循环受阻(梗阻性及交通性脑积水)及吸收不良;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的毒素可以损伤脑细胞及脑血管,造成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脑水肿;炎症、寄生虫性肉芽肿还可起到占位作用,占据颅腔内的一定空间。 3、颅脑损伤:可造成颅内血肿及水肿。 4、脑缺氧:各种原因造成的脑缺氧如窒息、麻醉意外、CO中毒,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肺性脑病、癫痫持续状态重度贫血等,均可造成脑缺氧,进一步引起血管源性及细胞毒性脑水肿。 5、中毒:铅、锡、砷等中毒。某些药物中毒,如四环素、维生素A过量等。自身中毒如尿毒症、肝性脑病等,均可引起脑水肿,促进脉络丛分泌脑脊液,并可损伤脑血管的自动调节作用,而形成高颅压。 6、内分泌功能紊乱:年轻女性、肥胖者,尤其是月经紊乱及妊娠时,易于发生良性颅内压增高可能与雌激素过多、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少而产生的脑水肿有关。肥胖者可能与部分类固醇溶于脂肪组织中不能发挥作用而造成相对性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少有关。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神经、脑外科
盐酸替扎尼定片
盐酸替扎尼定片为中枢性骨骼肌松弛药,用于降低因脑和脊髓外伤、脑出血、脑炎以及多发性硬化病等所致的骨骼肌张力增高、肌痉挛和肌强直。
同仁牛黄清心丸
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熄风。用于气血不足,痰热上扰引起:胸中郁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
安宫牛黄丸
该药品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等功效。可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丙戊酸钠缓释片
用于治疗全身性及部分发作性癫痫,以及特殊类型的综合症。1.全身性癫痫适用于: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及混合型发作。2.部分性癫痫适用于:简单部分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3.特殊类型综合症:West,Lennox-Gastaut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