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疾病早期的症状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心脏瓣膜疾病早期可能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胸痛、晕厥或疲劳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评估和治疗心脏瓣膜问题。
1.心悸
由于心脏瓣膜病变导致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使心脏泵血受阻,从而影响血液流动。当心脏需要额外的努力来克服瓣膜狭窄或反流时,就会出现心跳加快的现象。心悸通常描述为胸部不适或跳动强烈的感觉,可能出现在任何时间,但常见于心脏负担增加的情况下。
2.呼吸困难
心脏瓣膜疾病会引起心脏负荷加重,导致肺部充血和水肿,进而引发呼吸困难。这种症状表现为深呼吸或体力活动后出现呼吸急促,严重时可伴有咳嗽、咳痰等现象。
3.胸痛
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心肌缺血或损伤,引起胸痛。疼痛通常位于胸前区,有时可放射至手臂、肩背或颈部,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4.晕厥
若心脏瓣膜疾病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可能会引起晕厥的发生。晕厥常发生在站立位且未及时坐下休息时,患者会突然感到头晕、视力模糊,随后摔倒。
5.疲劳
心脏瓣膜疾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工作,降低其效率,导致身体各器官组织供氧不足,从而引起疲劳感。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乏力、倦怠,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无法缓解。
针对心脏瓣膜疾病的诊断,可以进行超声心动图以评估瓣膜的功能异常情况。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硝酸酯类药物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重度瓣膜病变则需考虑手术治疗,如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或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2024-02-13 06:1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心悸 (心慌)

所谓心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慌,乃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悸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患者的主要症状即为心民少数情况下,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虽然没有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脏病,但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跳有力,患者也常以心摩而就诊。

  • 症状起因:心悸的病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心脏器质性病变,有的是由于功能性的因素所致,临床上须加以鉴别,从而进行不同的诊治。常见的引起心悸的病因有以下几种。一、心律失常1、过早搏动如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等。2、心动过速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快速型心房颤动、心房补动等。3、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二、高动力循环状态引起心脏收缩增强1、生理性如剧烈运动、大量烟、酒、茶的刺激、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氨茶碱、肾上腺素应用等。2、病理性如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缺氧、嗜铬细胞瘤等。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四、心脏神经官能症。

  • 可能疾病:痰饮  心脏病  血虚眩晕  心咳  虚劳  

  • 常见检查: 甘油三酯  动态心电图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尿维生素B1  

  •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老年科

适用药品

达比加群酯胶囊

预防存在以下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成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NVAF)的卒中和体循环栓塞(SEE): 先前曾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体循环栓塞 左心室射血分数<40% 伴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2级 年龄≥75岁 年龄≥65岁,且伴有以下任一疾病: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血压 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或肺栓塞(PE)以及预防相关死亡。 预防复发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或肺栓塞(PE)以及相关死亡。

人参固本口服液

滋阴益气,固本培元。用于阴虚气弱,虚劳咳嗽,心悸气短骨蒸潮热腰酸耳鸣,大便干燥。

地高辛片

1.用于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尤其适用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的心功能不全;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心肌严重缺血、活动性心肌炎及心外因素如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B1缺乏症的心功能不全疗效差。2.用于控制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及室上性心动过速。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主要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心绞痛。(心绞痛(AnginaPectoris)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3~5min,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推荐医生更多

张然航 主治医师

提问

合肥心脑血管病医院

雷著斌

提问

上海天佑医院

龚树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王正文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皮肤病专科医院

关菁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花生医院

孟广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青岛开泰耳鼻喉头颈外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