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内分泌科> 坏疽性胆囊炎>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治疗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治疗可能需要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管引流术、抗生素治疗、禁食水、静脉输液等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通过小切口进入腹腔,在影像学引导下找到病变的胆囊并将其切除。此手术是针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因为它可以直接移除已经坏死的胆囊,减轻炎症反应。
2.胆管引流术
胆管引流术通常采用经皮经肝穿刺方式,在X线监视下将引流管置入胆管内,持续引流出胆汁和感染物质。该措施有助于缓解胆道压力、控制感染进展;适用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合并胆管梗阻或穿孔患者。
3.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通常包括使用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或其他相关药物来消灭细菌感染。对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而言,由于其常伴随有细菌感染,因此抗生素治疗能有效抑制致病微生物增长,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4.禁食水
禁食水旨在停止摄入任何食物及液体,让消化系统休息,减少胃肠道负担。此举可降低因食物刺激而加剧的腹部不适感,并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肠麻痹。
5.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指通过静脉途径给予营养支持或补充体液容量不足。对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来说,由于疼痛、恶心呕吐等原因可能导致进食量减少或无法正常进食,此时需要通过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
在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是否存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此外,术后患者需遵循医嘱调整饮食结构,从流质逐步过渡至软食,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及身体恢复。

2024-02-22 21:2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以一种特制导管插进腹膜腔,再注入二氧化碳约2-5公升,达到一定压力后再在腹部开4个0.5-1.5cm的小洞,解剖胆囊三角区结构,离断并夹闭胆囊管、胆囊动脉,然后切除包括结石在内的整个胆囊。如果胆囊体积过大,可将胆囊移至腹壁穿刺口,切开胆囊,吸引器吸出胆汁,或夹出结石,胆囊塌陷后即能将其取出体外。然后于腹腔镜操作下,很仔细小心地取下胆囊。手术需时约30分至1.5小时,简单而安全。

推荐医生更多

李翠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李桂娟 主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