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后指甲脱落是怎么回事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手足口病后指甲脱落可能与病毒性感染、甲床损伤、微量元素缺乏、指甲真菌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指甲生长异常或脱落,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病毒性感染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当患者受到肠道病毒感染时,会导致局部组织出现炎症反应,若炎症累及到指甲周围的皮肤和软组织,则会引起指甲脱落的现象。对于由病毒性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导致的指甲脱落,可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2.甲床损伤
甲床是指指甲生长的基础结构,如果在患病期间患者的指甲受到了挤压、碰撞等机械性损伤,可能会导致甲床受损,进而影响指甲的正常生长发育,出现脱落的情况。针对甲床损伤所致的症状,可以适当涂抹维生素E乳、红霉素软膏等具有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药膏进行处理。
3.微量元素缺乏
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能够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微量元素缺乏可能导致指甲生长所需的养分不足,从而影响指甲的健康状态,表现为指甲变薄、易碎或脱落。补充适当的微量元素可能有助于改善指甲健康状况,例如钙片、铁剂等非处方药品中含有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但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指甲真菌感染
真菌侵入指甲后,会在甲板下繁殖并产生角蛋白酶,分解甲板下的角质层,使指甲变得脆弱易碎,最终导致指甲脱落。外用抗真菌药膏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如特比萘芬乳膏、酮康唑乳膏等,需要按医生指示定期使用。
5.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可能存在先天性的指甲脆弱或者脱落的遗传倾向,因此即使治愈了手足口病,也有可能再次出现指甲脱落的现象。针对遗传因素导致的指甲脱落,建议定期修剪指甲,保持其清洁干燥,避免接触刺激性强的化学物质,以减少对指甲的伤害。
患者应关注指甲的生长情况,注意观察是否有新指甲长出以及是否平整。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血常规、微量元素检测等实验室检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体内微量元素水平。

2024-02-29 00:4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手足口病 (小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每年4-9月是高发季节。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