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红细胞偏低红细胞平均体积偏高是什么原因
补充说明:红细胞偏低红细胞平均体积偏高是什么原因
2022-03-23 16:12
红细胞偏低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擅长: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各种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特别是血液科常见疾病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热查因,血常规异常,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其并发症的诊治。
提问
红细胞偏低红细胞平均体积偏高可能是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或骨髓纤维化等疾病的表现。这些疾病的病因各异,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引起的一种贫血。红细胞需要铁来合成血红蛋白,当铁摄入不足或利用过多时,会导致红细胞减少和平均体积增大。补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口服补铁可纠正缺铁状态,改善贫血。
2.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由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DNA合成障碍,影响红细胞发育成熟,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和平均体积增高。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可以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例如通过口服叶酸片或注射甲钴胺注射液。
针对红细胞偏低、平均体积偏高的情况,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同时注意均衡饮食,适量食用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菠菜等;以及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和动物肝脏。必要时,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铁剂、叶酸制剂或维生素B12补充剂以支持治疗。
2024-03-07 11:10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红细胞偏低红细胞平均体积偏高可能是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疾病的表现。这些疾病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异常,平均体积增高。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确诊。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引起的一种贫血。红细胞需要铁来合成血红蛋白,当铁摄入不足或利用过多时,会导致红细胞减少和平均体积增大。补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口服补铁可纠正缺铁状态,改善贫血。
2.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由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DNA合成障碍,影响红细胞发育成熟,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和平均体积增高。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是主要治疗方法,例如通过口服叶酸片和注射甲钴胺注射液进行治疗。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不能正常产生足够的红细胞,导致贫血。此时为了增加携氧能力,剩余的红细胞会代偿性的增大。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环孢素软胶囊、甲泼尼龙片等。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无效性红细胞生成为特征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亢进,导致红细胞数量高于正常水平,进而出现平均体积升高的现象。通常采用静脉放血的方式降低血液黏稠度,同时需注意观察并预防出血风险。
5.骨髓纤维化
骨髓纤维化是一种罕见的骨髓造血组织中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疾病,在疾病的晚期阶段,由于骨髓腔内纤维组织大量沉积,使正常的造血微环境受到破坏,从而影响到红细胞的生成。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JAK抑制剂进行靶向治疗,如芦可替尼片、达沙替尼片等。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方案。必要时,可能需要进一步行骨髓穿刺活检术,以排除其他潜在的造血系统疾病。
2024-02-17 15:41
举报向医生提问
红细胞偏低是患了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是指指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从而引起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婴儿时期,如果体内储存的铁被用尽而饮食中铁的含量不够,消化道对铁的吸收不足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的增加,即可发生贫血。
症状起因:红细胞偏低1、初生时机体铁的含量与贫血的关系:正常新生儿血容量约为85mlkg,血红蛋白约190gL。新生儿期体内总铁量的75%以上在血红蛋白中,约15%~20%储存在网状内皮系统,合成肌红蛋白的量很少。酶中的铁不过数毫克。因此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血容量与体重成正比。倒举一个3.3kg的新生儿与一个1.5kg的早产婴比较,其体内总铁量相差120mg。正常新生儿其体内铁的含量约70mgdl,早产儿及出生低体重儿体内的铁量与其体重成正比。生后生理性溶血所放出的铁储存在网状内皮细胞,加上储存铁足够生后体重增长1倍的应用。故出生体重越低,体内铁的总量越少,发生贫血的可能性越大。此外,胎儿经胎盘输血给母体,或双胎中的一胎儿输血给另一胎儿,以及分娩中胎盘血管破裂和胆带结扎等情况(脐带结扎延迟的,可使新生儿多得75ml血或40mg铁),都可能影响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母亲妊娠期间有缺铁性贫血,与婴儿贫血并无肯定的关系,因为胎盘可将血清铁含量低的母体内的铁运送到血清欠浓度高的胎儿体中,无论母亲缺铁与否,或饮食的质量如何,输入用同位素标记的铁后,约有10%的铁进入胎儿体内。故出生时,无论母亲有无贫血,新生儿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的浓度并无明显差别,与母亲的血红蛋白并不成比例。即使母亲患中或重茺贫血,婴儿的血清铁蛋白仍可在正常范围内。2、生长速度与贫血的关系:小儿生长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正常婴儿长到5个月时体重增加1倍。早产婴增加更快,1岁可增加6倍。若初生地血蛋白为19gdl。至4.5~5个月时降至11gdl左右,此时仅动用储存的铁即可维持,无需在食物中加铁。但早产儿则不同,其需要量远超过正常婴儿。正常婴儿体重增加1倍,保持血红蛋白于11gdl,其体内储存的铁是足够用的。所以在体重增长1倍以前,若有明显的缺铁性贫血,一般不是由于饮食中缺铁所致,必须寻找其他原因。3、饮食缺铁:婴儿以乳类食品为主,此类食品中铁的含量极低。母乳铁的含量与母亲饮食有关系,一般含铁为1.5mgL。牛0.5~1.0mgL,羊乳更少。乳类中铁的吸收率约为2%~10%,人乳的铁的吸收率较牛乳高(缺铁时人乳中铁吸收率可增至50%)。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若有足量的母乳别喂养,可以维持血红蛋白和储存铁在正常范围内。因此,在不能用母乳喂养时,应喂强化铁的配方奶,并及时添加辅食,否则在体重增长1倍后,储存的铁和完,即能发生贫血。母乳喂养儿于6个月后如不添加辅食,亦可发生贫血。根据北京儿童医院39例小细胞贫血的病因调查,65%为人工喂养,部分母乳喂养者都未及时添加辅食。较大儿童每因次饮食习惯不良、拒食、偏食或营养供应较差而致贫血。4、长期少量失血:正常人体内储存的铁,为人体总铁量的30%,如急性失血不超过全血总量的13,虽不额外补充铁剂,也能迅速恢复,不致发生贫血。长期慢性失血时,每失血4ml,约等于失铁1.6mg,虽每天失血量不多,但铁的消耗量已超过正常的1倍以上,即可造成贫血。1岁以内婴儿由于生长迅速,储存的铁皆用于补充血容量的扩充,好使小量的慢性失血,也能导致贫血。近年来发现,每日以大量(1L)未经煮旨的鲜牛乳,喂养的小儿,可出现慢性肠道失血,此类患儿血中可发现抗鲜牛乳中不耐热蛋白的抗体。也有人认为肠道失血与食入未经煮沸的鲜牛乳的量有关,2~12个月的婴儿若每日摄入鲜牛奶总量不超过1L,(最好不超过750ml)或应用蒸发奶,失血现象即可减少。常见的慢性失血还可由于胃肠道畸形、膈疝、息肉、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钩虫病、鼻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和少女月经过多等原因。5、其他原因:长期腹泻和呕吐、肠炎、脂肪痢等,均可影响营养的吸收。急性和慢性感染时,患儿食欲减退,胃肠道吸收不好,也能造成缺铁性贫血。
就诊科室:血液
福乃得维铁缓释片
用于明确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
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的慢性期、加速期或急变期;用于治疗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成人患者。用于以下适应症的安全有效性信息主要来自国外研究资料,中国人群数据有限:1.用于治疗成人复发的或难治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2.用于治疗嗜酸细胞过多综合症(HES)和/或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伴有FIP1L1-PDGFRα融合激酶的成年患者。3.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MDS/MPD)伴有血小板衍生生
磷酸芦可替尼片
用于中危或高危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亦称为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的骨髓纤维化(PPV-MF)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的骨髓纤维化(PET-MF)的成年患者,治疗相关疾病相关脾肿大或疾病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