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怎么引起的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能是由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胆汁排泄障碍、先天性溶血性疾病、母乳喂养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胆红素生成过多
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超过了肝脏摄取和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可遵医嘱使用白蛋白进行治疗,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胆红素进入脑部,减轻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2.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由于肝细胞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完善,无法有效代谢和清除血液中的胆红素,使其在体内积累。可以考虑光疗,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皮肤来帮助降低胆红素水平。
3.胆汁排泄障碍
胆汁排泄受阻使得胆红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进一步加重了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浓度。轻至中度的高胆红素血症可通过光照疗法缓解,即通常所说的“蓝光”照射。
4.先天性溶血性疾病
由于遗传因素或其他原因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机体产生大量胆红素,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如果是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引起,则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涂片等,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
5.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一种名为葡萄糖醛酸苷酶的物质,能够将胆红素转化为未结合胆红素,使它更容易被吸收回血液中。对于母乳性黄疸,停母乳48-72小时后观察黄疸是否下降,若下降则可确定为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避免脱水。建议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以评估胆红素水平,必要时行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喂养,促进肠道菌群建立,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肠源性胆红素重吸收。

2024-01-22 20:0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病理性黄疸

黄疸在新生儿较其他任何年龄都常见,其病因特殊而复杂,既有生理性黄疸,又有病理性黄疸,还有母乳性黄疸。这些情况要区别对待,加以处理。如果孩子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过快,持续时间较长,甚至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吃奶不好、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有的是黄疸已经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和加重,多属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胆道畸形和新生儿肝炎等。

  • 症状起因:了解儿母妊娠史,分娩史,临产前有无感染及用药史,有无输血史,家族成员有无肝炎,黄疸史。注意胎次,是否早产,有无产伤、窒息、缺氧、饥饿、感染史,详细询问黄疸出现及持续时间,程度与消长情况,大小便颜色。生后有无引起黄疸的用药史(如磺胺,水杨酸制剂,大剂量维生素K3,K4等)和接触萘类史(如卫生球等)。

  • 可能疾病: 女劳疸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黄疸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儿科、肝病

适用药品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