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皮肤坏死> 腋臭手术皮肤坏死是什么样

腋臭手术皮肤坏死是什么样

发病时间:不清楚

腋臭手术皮肤坏死是什么样

补充说明:腋臭手术皮肤坏死是什么样

a******W 2022-03-23 19:20

腋臭手术 皮肤坏死 腋臭 皮肤颜色 疼痛 肿胀 皮肤 出血 瘙痒 手术 神经 压痛 水肿 淋巴管 血管 触觉 红霉素软膏 莫匹罗星软膏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张建波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性病,激光美容。

提问

腋臭手术后出现皮肤颜色改变、疼痛、肿胀、皮下积液或皮肤感觉减退可能表明皮肤坏死,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处理。
1.皮肤颜色改变
皮肤颜色改变可能由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缺血或出血所致。这些变化通常出现在受损区域周围,可能伴有瘙痒或灼热感。
2.疼痛
疼痛是由于手术切口处神经受到刺激或损伤引起的。疼痛一般集中在手术部位,程度可轻可重,可能伴随触痛或按压痛。
3.肿胀
肿胀可能是由于术后炎症反应和组织水肿引起的。肿胀通常发生在手术部位附近,可能伴有温度升高和硬度增加。
4.皮下积液
皮下积液多因术后淋巴管或血管破裂导致液体渗出形成。积液通常位于肿胀下方,触感柔软且可能有波动感。
5.皮肤感觉减退
皮肤感觉减退是由手术过程中对神经的压迫或损伤造成的。这种症状表现为手术部位失去正常的触觉感受,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
针对腋臭手术后皮肤坏死的情况,建议进行伤口评估和超声波检查以监测伤口愈合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药膏预防感染,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恢复,还要注意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接触水源。

2024-01-29 19:2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皮肤坏死

皮肤坏死是指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水疱以及皮肤坏死,真皮微血管有血栓形成改变。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recurrent cutaneous necrotizing eosinophilic vasuclitis)是以全身性红色丘疹、出血性丘疹、血管性水肿、风团性斑块、黏膜炎、牙龈炎、全秃等。偶有环状红斑、水肿性损害及水疱的皮肤血管炎。

  •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考虑由嗜酸粒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存在的黏附分子能使嗜酸粒细胞不断得到补充。嗜酸粒细胞在内皮细胞处与细胞素诱导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型(VCAM-1)相结合,通过整合素晚期活性抗原4型(VLA-4)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型(ICAM-1)对嗜酸粒细胞移往内皮细胞起重要作用。通过嗜酸粒细胞释放白细胞五烯、C4及血小板致活因子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并通过颗粒蛋白的释放,导致嗜碱粒细胞及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而产生病理变化。病理主要为真皮小血管坏死性血管炎。病理可见管壁有纤维蛋白样坏死,整个真皮有嗜酸粒细胞浸润,有轻度或白细胞碎裂现象。真皮一般正常,偶见表皮内水疱或有嗜酸粒细胞浸润。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血管壁及血管周围的细胞内外,均有主要基本蛋白与来源于嗜酸粒细胞的神经毒素大量沉积,并可见真皮中,特别在血管周围有肥大细胞(用肥大细胞胰蛋白酶染色) 增多。电镜检查可见小血管壁及内皮细胞有异常,有嗜酸粒细胞及游离的嗜酸性颗粒的黏附,并可见损伤的内皮细胞。嗜酸粒细胞可见胞质颗粒及细胞器丧失,核的染色质溶解。内皮细胞的异常有核固缩,细胞肿胀,线粒体破坏,细胞膜破裂等。在胶原束之间有变性大嗜酸粒细胞及游离的颗粒。用免疫过氧化酶染色,可见小血管内皮细胞有VCAM-1沉积,并有VLA-4阳性大嗜酸粒细胞黏附。真皮浅表累及血管VCAM-1呈强阳性。

  • 可能疾病: 急性蜂窝织炎 电烧伤 皮肤病 鼻疽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皮肤病

推荐医生更多

刘训荃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储文玲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陈永芳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邢广梅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张明军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张勇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