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品> 脂溶性维生素> 孕妇为什么要检查脂溶性维生素

医生回答(1)

王焕臣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孕妇检查脂溶性维生素是为了评估自身和胎儿的营养状况,以及排除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胆汁淤积性肝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胆结石、胆管炎等可能的疾病风险。
1.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它们在体内需要脂肪帮助吸收。缺乏这些维生素可能导致夜盲、皮肤干燥、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通过口服维生素补充剂或食物摄入富含相应维生素的食物如肝脏、鱼肝油进行纠正。
2.胆汁淤积性肝病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胆汁在肝脏中积累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为血清生化指标中的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升高。这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进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等利胆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孕期特有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瘙痒和胆汁淤积,严重时可导致早产、胎儿窘迫甚至死胎。该疾病会导致胆汁分泌不畅,从而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代谢。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等静脉输注营养支持治疗。
4.胆结石
胆结石是由胆固醇过饱和引起的胆囊内固体物质沉积,当结石移动或阻塞胆管时,会引起胆汁淤积和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障碍。对于无症状的胆结石患者,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需定期复查;对于有症状者,则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胆囊。
5.胆管炎
胆管炎由细菌感染引起,会导致胆管壁出现炎症,此时可能会因为炎症刺激而影响到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抗感染药物控制病情发展。
建议关注脂溶性维生素水平,可通过血液检测评估。必要时,应遵循医生指导进行针对性治疗并调整饮食结构,以满足孕期特殊时期的营养需求。

2024-02-29 17:2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它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类及脂肪溶剂。脂溶性维生素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同存在,并随脂类一同吸收。吸收后的脂溶性维生素在血液中与脂蛋白及某些特殊的结合蛋白特异地结合而运输。脂溶性维生素A、D、E、K具有一定的生物功能,一旦缺乏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 症状起因:引起维生素缺乏病发生的原因很多,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以前那种典型的维生素缺乏症如夜盲症、坏血症、脚气病等已不多见。除了疾病的影响外,就目前的社会情况而言,维生素缺乏的原因不是因为生活的贫困,而多是由于科学的营养卫生知识不足,简述如下: (一)维生素的摄入量不足 食物构成及膳食调配不合理或严重偏食使某些维生素供给不足;或者对食物的储存、加工及烹调方法不当造成维生素的大量破坏和丢失。淘米过度、煮稀饭加碱、面 粉加工过细,可使维生素BI大量丢失破坏;油炸面食中的维生素也多被破坏;新鲜食物储存过久,维生素C可被破坏;蔬菜先切、后洗、再炒或加碱,其中的维生 素C几乎全部丢失。 (二)维生素的吸收障碍 多见于消化道疾病患者。如脂类消化吸收的障碍可严重降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三)需要量增加 机体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特别的增多,若不及时补充则引起维生素相对不足。如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孕妇、乳母、重体力劳动者或传染病患者。 (四)食物以外的维生素供给不足 如长期服用抗生素可使肠道正常菌丛生长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其合成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K、B6、叶酸、PP等;日光照射不足,则常可使皮肤内维生素D的生成不足,从而引起小儿佝偻病或成人软骨病。

  • 可能疾病: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小儿脂肪吸收不良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异常

  • 就诊科室:营养科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