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头疼,浑身发冷,一直流鼻涕
补充说明:头疼,浑身发冷,一直流鼻涕
a******W 2022-03-26 23:1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头疼、浑身发冷和流鼻涕的症状可以采取退热镇痛药、物理降温、抗组胺药、鼻腔冲洗、针灸疗法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退热镇痛药
选择合适的非处方退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按说明书指示剂量服用。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减轻发热和缓解头痛。针对上述症状,退热镇痛药有助于降低体温,缓解头痛。
2.物理降温
使用温湿毛巾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或者用冰袋敷于头部,注意不要过度降温以免引起虚脱。这些部位的大血管通常处于比较表浅的位置,在受到刺激后能够加快血液循环速度,从而促进机体散热;而将冰袋放置于头部则是因为该处毛细血管较为丰富,此时使用冰袋可以起到较好的收缩毛细血管作用,进而达到快速降温效果。
3.抗组胺药
口服或外用抗组胺药物,例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依据药品说明书指导使用。抗组胺药物能阻断组织胺受体,减少黏膜分泌及平滑肌痉挛,从而改善流鼻涕的症状。对于过敏性引起的流鼻涕有较好效果。
4.鼻腔冲洗
采用生理盐水或专用冲洗液进行每日一次至多次的鼻腔冲洗。可清除致敏原及炎性分泌物,缓解因过敏反应导致的流涕。适合处理由花粉症等引起的持续性流涕。
5.针灸疗法
由专业中医师进行穴位探测和针刺操作,在特定经络上刺激穴位以调节气血平衡。针灸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状态并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舒缓因风寒侵袭所致之头痛与身体不适感。
在出现头痛伴随全身不适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同时建议患者保持充足休息,有利于身体恢复。
2024-02-13 15:03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流鼻涕是鼻部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可经前鼻孔流出,也可后流入鼻咽部。流入后鼻孔,经鼻咽、口腔吐出者称后流鼻涕。正常鼻腔中只有少量黏液,呈湿润状态,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鼻腔有病变时可以引起鼻分泌物性质和量的改变。鼻腔分泌物外溢时,称为流鼻涕。
症状起因:流鼻涕最多见于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常见的流鼻涕的原因包括: 1、感冒:初期为清水样或者粘液性,感冒后期可以出现脓涕 。 2、慢性鼻炎:鼻涕多为粘液性鼻涕。量可多可少。 3、过敏性鼻炎:为流清水样涕,量较多,伴有打喷嚏,鼻痒感,可常年性发作,也可以季节性发作。过敏性鼻炎的病人可以伴有哮喘,尤其是小儿。 4、慢性鼻窦炎:多为粘液脓性分泌物,双侧或者单侧,伴有鼻塞,头昏,记忆力下降等。单侧的鼻窦炎要考虑牙源性鼻窦炎。 5、鼻息肉也可以出现流清水涕 ,感染时可以伴有流脓涕 ,可出现鼻塞,头昏,记忆力下降等。 6、小儿的分泌比较旺盛,如果没有其它不适,可能为冷空气刺激鼻腔引起,不需要特别处理。单侧鼻塞伴涕中带血可能为鼻腔内异物引起。 7、流黄水样分泌物,要考虑鼻窦内囊肿的可能,摄鼻窦X线片或者CT。 8、涕中带血可以参照鼻出血的常见原因。 9、其它原因还包括脑脊梁液鼻漏,萎缩性鼻炎等,后者以鼻干痂为主,鼻涕稠厚,少且臭。 伤风感冒引起流鼻涕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了。但为什么有的人感冒好了还经常流鼻涕?感冒时流涕称急性鼻炎,此时鼻腔粘膜充血肿胀,腺体分泌增多即形成鼻涕。起初为清水样的,3~5日后渐为脓涕,1~2周后可痊愈。如果急性鼻炎反复发作,鼻粘膜长期充血肿胀甚至肥厚,即为慢性鼻炎,就会经常流鼻涕了。 鼻内有涕时应叫孩子自行擤出。要有正确的擤鼻方法,按住一侧鼻孔,一侧一侧地擤。同时要在鼻腔通畅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副鼻窦内鼻涕不易擤出,而鼻腔内脓涕可进入副鼻窦内,也可进入咽鼓管造成中耳炎。 鼻内滴入麻黄素之类的血管收缩药可使涕减少,但萎缩性鼻炎患者不可用此类药物。滴药时要防止药液流入口中,因孩子感觉到苦味,以后不会再让滴药。同时,为使药液均匀滴入鼻腔,而不至于迅速地流出来,也必须要有正确的滴药姿势。鼻涕过多的副鼻窦炎,可到医院作换置疗法或穿刺灌洗法治疗。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耳鼻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