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血小板增多症怀孕风险?
补充说明:血小板增多症怀孕风险?
a******W 2022-03-26 23:1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血小板增多症孕妇血栓形成增加的风险增高,可能会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及产后出血。
1.血栓形成增加
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导致血小板聚集和凝固,形成血栓。血栓可能发生在任何血管部位,如冠状动脉、脑血管或下肢深静脉等,引起相应器官缺血或肢体肿胀。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血小板增多会刺激内皮细胞产生炎症因子,这些因子进一步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微血管收缩和痉挛,血压升高。孕妇可能出现头痛、眼花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胎盘早剥等并发症。
3.子痫前期
血小板活化后会释放出多种促炎因子和细胞因子,这些因子作用于子宫平滑肌细胞,使其发生炎症反应并收缩。典型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头痛、视力模糊及上腹部疼痛。
4.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的发生与子宫血管痉挛有关,而血小板增多可能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进而影响胎盘的血液循环。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腹痛加剧以及持续的宫缩,严重时会导致胎儿死亡。
5.产后出血
血小板增多会使得血液凝固能力增强,在分娩过程中易形成血块堵塞产道,导致难产;同时也会使产后子宫收缩乏力,从而引发大出血。产妇可能会出现失血性休克,需要立即输血和紧急手术止血。
孕期监测血小板计数至关重要,以预防上述风险。建议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评估胎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2024-02-11 03:46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throbocythemia)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外周血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功能也不正常,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由于本病常有反复出血,故也名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不高,多见40岁以上者。血小板增多症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一种,患者多为成人,小儿极少见,约5%的患儿可演变为急性白血病。
磷酸芦可替尼片
用于中危或高危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亦称为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的骨髓纤维化(PPV-MF)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的骨髓纤维化(PET-MF)的成年患者,治疗相关疾病相关脾肿大或疾病相关症状。
复合维生素片
用于满足妇女怀孕时及产后对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额外需求。预防孕期由于缺铁和缺乏叶酸引起的贫血。
血栓心脉宁片
益气活血,开窍止痛。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胸痹症见头晕目眩,半身不遂,胸闷心痛,心悸气短;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盐酸拉贝洛尔片
适用于治疗轻度至重度高血压和心绞痛;静注能治疗高血压危象。适用于:1.轻、中度高血压病。2.高血压孕妇或先兆子痫。3.嗜铬细胞瘤。4.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象。5.控制全身麻醉时的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