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肾内科> 尿素> 尿素下降是什么原因?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尿素下降可能是蛋白质摄入不足、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蛋白质摄入不足
蛋白质是合成尿素的主要原料之一,当人体长期处于低蛋白饮食状态时,会导致体内尿素合成减少。改善后可适当增加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奶等的摄入量。
2.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导致肾脏清除废物的能力降低,从而影响尿素的排泄,使尿素水平下降。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片、氢片等利尿剂进行治疗。
3.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的肝脏无法正常代谢体内的氨,进而导致血氨浓度升高,此时为了降低血氨浓度,肝脏会将一部分氨转化为尿素并排出体外,因此会出现尿素氮下降的情况。对于肝硬化的患者来说,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来进行抗病毒治疗。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新陈代谢率加快,身体消耗较大,导致尿素分解加速,从而使尿素水平下降。患者可以遵医嘱口服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进行治疗。
5.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会引起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尿液中尿素漏出增多,引起尿素水平下降。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环磷酰胺注射液、他克莫司胶囊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尿素水平和电解质平衡,以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应进行血液生化测试、尿液分析以及电解质测定等检验项目。

2024-02-29 20:5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肾衰)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最后导致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生化、内分泌等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从原发病起病到肾功能不全的开始,间隔时间可为数年到十余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肾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

推荐医生更多

夏群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