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水中毒是怎么形成的
补充说明:水中毒是怎么形成的
a******W 2022-03-27 21:4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水中毒可能是由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肾功能障碍、大量运动后脱水、过量盐摄入、长期禁食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液排出。当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导致尿液浓缩能力下降,引起水分潴留。对于轻度水中毒,可遵医嘱使用等利尿剂以增加尿液排泄。
2.肾功能障碍
肾功能障碍导致肾脏排水不畅,使体内水分无法及时排出而积累。针对慢性肾衰竭引起的水中毒,常需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钠、钾摄入,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3.大量运动后脱水
大量运动后身体出汗,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可能导致血容量不足,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进而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得机体处于低渗状态。建议在运动过程中适量饮水,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4.过量盐摄入
过量摄入钠离子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作用,使垂体后叶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导致水潴留。可通过控制每日钠盐摄入量来缓解水肿,推荐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
5.长期禁食
长期禁食会导致机体缺乏食物中的电解质和水分,引起水电解质失衡,出现水中毒的症状。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进行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患者需要定期监测体重和液体摄入量,以便早期发现水中毒迹象。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血液和尿液检测,以评估电解质水平和排除其他潜在的代谢异常。
2024-01-21 23:02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系指机体摄入或输入水过多,以致水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液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又称“水中毒”或稀释性低钠血症。水中毒发生较少,仅在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或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机体摄入水分过多或接受过多的静脉输液,才造成水在体内蓄积,导致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