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新生儿科>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手足抽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新生儿黄疸手足抽搐可能是由胆红素脑病、先天性代谢异常、维生素K缺乏、感染性休克或颅内出血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胆红素脑病
当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组织时,它会被大脑中的巨噬细胞转化为胆红素脑苷脂。这种物质对神经元有毒性作用,导致脑损伤和功能障碍。降低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是治疗的关键所在。这可以通过光疗、换血疗法等方法实现。
2.先天性代谢异常
先天性代谢异常可能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出体外,进而引起高胆红素血症,进一步发展为胆红素脑病。针对不同类型的先天性代谢异常,需要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例如糖原贮积病可遵医嘱使用肝移植进行治疗。
3.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在发生严重溶血时加重了出血倾向,出现颅内出血。可通过输注新鲜冷冻血浆或凝血因子来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
4.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会导致机体炎症反应加剧,释放大量炎症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抑制胆红素向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转化,从而增加胆红素水平。治疗通常包括抗感染药物和液体复苏。需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5.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可能造成局部压力增高,压迫周围组织结构,诱发头痛、呕吐等症状。轻者可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理;重症患者则需要开颅手术清除血肿。
新生儿黄疸期间,应密切观察其临床表现,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以早期发现潜在的手足抽搐风险。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或脑电图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潜在的神经系统问题。

2024-03-11 08:3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胎黄)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复现,或生后2周后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18mg/dl),则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几率较高,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易遗留后遗症。

适用药品

利肝隆颗粒

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对血清谷丙转氨酶,麝香草酚浊度,黄疸指数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有较好的效果。

维生素D2注射液

1用于维生素D缺乏症的预防与治疗。如:绝对素食者、肠外营养病人、胰腺功能不全伴吸收不良综合征、肝胆疾病(肝功能损害、硬化、阻塞性黄疸)、小肠疾病(脂性腹泻、局限性肠炎、长期腹泻)、胃切除等。2用于慢性低钙血症、低磷血症佝偻病及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骨软化症、家族性低磷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术后、特发性或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治疗。3用于治疗急、慢性及潜在手术后手足搐搦症及特发性手足搐搦症。

醋酸甲萘氢醌片

维生素类药。主要适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碍性疾病。如肠道吸收不良所致维生素K缺乏。各种原因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和广泛小肠切除后肠道吸收功能减低;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 致体内维生素K缺乏,广谱抗生素或肠道灭菌药可杀灭或抑制正常肠道内的细菌群落,致使肠道内细菌合成的维 生素减少;双香豆素等抗凝剂的分子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在体内干扰其代谢,使环氧叶绿醌不能被还原成维生素K,使体内的维生素K不能发挥其作用,造 成与维生素K缺乏相类似的后果。

参附注射液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症(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也可用于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疼、泄泻、痹症等。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