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新生儿黄疸抽搐是怎样的
补充说明:新生儿黄疸抽搐是怎样的
a******W 2022-03-28 17:2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新生儿黄疸抽搐可能是由胆红素脑病、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颅内出血或先天性代谢异常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是由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当未结合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它会取代神经递质中的胆碱酯酶,导致神经细胞功能障碍和抽搐。降低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是治疗的关键,可通过光疗或换血疗法来实现。
2.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是指体内产生过多的酸或肾脏不能有效地清除酸,导致血液中氢离子浓度升高,引起酸碱平衡失调。高浓度的氢离子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痉挛发作。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通常需要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或其他碱性溶液,以提高血液pH值。
3.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进而诱发抽搐。例如低钠血症会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从而引起头痛、呕吐等症状。补充缺失的电解质是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低钠血症可给予生理盐水口服或静脉注射;补充电解质需谨慎操作,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4.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可能压迫大脑组织,导致局部缺氧和神经元损伤,引起抽搐。此外,出血还可能导致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加剧症状。颅内出血的治疗取决于其原因和严重程度,可能包括止血药物、去颅骨瓣减压术等。
5.先天性代谢异常
先天性代谢异常可能导致神经递质合成不足或积累过多,干扰正常的神经传导,继而导致痉挛发作。如苯丙酮尿症患者由于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得苯丙氨酸及其旁路代谢产物蓄积而损害神经系统。针对不同类型的先天性代谢异常有相应的特殊饮食治疗方案,比如苯丙酮尿症患儿应限制摄入含苯丙氨酸的食物,如肉类、乳制品等。
建议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定期评估并调整喂养计划。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如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以指导治疗决策。
2024-04-11 18:15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复现,或生后2周后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18mg/dl),则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几率较高,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易遗留后遗症。
多发人群:刚出生的婴儿
典型症状: 胎黄 婴儿脸色发黄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巩膜黄染
临床检查: 胎黄 婴儿脸色发黄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巩膜黄染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