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什么症状?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包括皮肤和眼白变黄、食欲减退、呕吐、粪便颜色浅、生长迟缓,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1.皮肤和眼白变黄
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未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苷酶相遇后被还原为胆红素,导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肝脏时会进入血液循环,部分未结合胆红素会随着血液流经到全身各处,包括皮肤和黏膜下,使这些组织呈现黄色。上述症状通常首先出现在面部和巩膜,然后逐渐扩散到全身。
2.食欲减退
母乳性黄疸会导致肝功能受损,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引起食欲不振的现象发生。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厌食的症状。
3.呕吐
当黄疸发展至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胆汁淤积,进而引发恶心呕吐等症状。呕吐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但更常见于进食后,呕吐物可能包含奶瓣等消化不良物质。
4.粪便颜色浅
母乳中含有较多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肠道内可以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游离胆红素,此时胆红素不能够被重吸收到血液中去,因此大便的颜色比较淡。新生儿出生后数日内可能出现灰白色或金黄色稀糊状大便,有时伴有泡沫。
5.生长迟缓
母乳性黄疸可导致营养吸收障碍,长期如此则会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表现为生长迟缓。生长迟缓主要表现在身高和体重方面落后同龄儿童。
针对母乳性黄疸,可以通过超声波检查来评估婴儿的肝脏大小和形态是否异常,也可以遵医嘱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确定贫血程度。对于轻度黄疸无需特殊治疗,密切观察即可;若黄疸持续加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建议密切监测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注意饮食健康,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成分。

2024-01-27 12:5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母乳性黄疸 (喂养性黄疸)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