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婴儿吐奶> 新生婴儿吐奶什么原因引起的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新生婴儿吐奶可能是由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先天性巨球蛋白血症、感染性休克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喂养不当
由于新生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如果家长喂养不当,如过量喂养、频繁喂养等,会导致胃肠负担加重,从而引起吐奶。建议调整喂养方式和频率,少量多次喂养,以减轻胃肠负担。
2.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是由于食道下端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胃内容物逆流入食道。由于新生儿贲门括约肌未发育完全,当胃内压力增高时,可出现吐奶现象。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动力药物进行改善,比如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
3.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
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由于幽门环状肌肥厚导致食物通过受阻,进而引起呕吐的症状。确诊后可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例如经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
4.先天性巨球蛋白血症
先天性巨球蛋白血症是因为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异常所致,此时免疫球蛋白IgM水平显著升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了胃肠道血液循环,使胃排空延迟,继而引发吐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烷化剂进行化疗,常用药物有白消安注射液、美法仑片等。
5.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严重感染引起的机体炎症反应失控,导致心血管功能障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代谢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当发生感染性休克时,会引起全身微循环障碍,包括胃肠道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胃肠道血流量减少,进而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需要及时识别并控制感染源,同时补充血容量,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重症监护室中通常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补液治疗,如平衡盐溶液、葡萄糖溶液等。
针对新生儿吐奶的情况,建议定期监测孩子的体重增长情况以及食欲变化,以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必要时,应进行胃肠道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或胃镜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消化系统疾病。

2024-04-01 21:2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巨球蛋白血症

血液中IgM异常增多即为巨球蛋白血症,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病因不明,又称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本症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因不明的单克隆lgM增多称之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 巨球蛋白血症),继发于其它疾病的单克隆或多克隆lgM增多称之为继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特征是老年发病、贫血、出血倾向及高黏滞综合征。诊断依据血中出现大量单克隆lgM和骨髓中有淋巴样浆细胞浸润。本病呈慢性过程,无临床症状时不宜化疗,对进展性疾病采用化疗。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