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痛觉> 痛觉减弱的原因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痛觉减弱可能是由遗传性感觉神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维生素B12缺乏、多发性硬化症、药物副作用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性感觉神经病
遗传性感觉神经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感觉神经受损,引起痛觉减退。这种疾病通常从出生时就存在,可能伴随终身。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等。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由长期高血糖引起的神经损伤,会导致感觉异常和疼痛减轻。这是由于高血糖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和功能障碍。控制血糖水平是治疗的关键,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疗法以及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来实现。
3.维生素B12缺乏
维生素B12缺乏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包括感觉传导,从而导致痛觉减退。这是因为维生素B12是合成髓磷脂所必需的,而髓磷脂是包裹在神经纤维外侧的一层脂肪物质,对维持神经信号的正常传导至关重要。补充维生素B12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方式给予患者维生素B12制剂,如维生素B12片、维生素B12注射液。
4.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中枢神经系统内炎症反应和脱髓鞘斑块形成,这些斑块可能导致神经传导受阻,进而影响痛觉的传递。这使得患者难以感受到身体某些部位的疼痛。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和抗感素样活性化合物等,以抑制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神经组织。
5.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传递,导致痛觉减退。例如,抗抑郁药中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以降低神经元之间的交流效率,从而使痛觉感知能力下降。如果发现痛觉减弱与用药有关,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更换其他替代药品或者调整剂量。
建议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者,以早期发现并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可进行神经电生理测试、磁共振成像等相关检查,以评估神经功能状态。

2024-03-14 00:0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遗传性感觉神经病

遗传性感觉神经病归类于遗传性周围神经病,这是一组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以周围神经受损为主的疾病。遗传性感觉神经病多呈显性遗传,典型表现为皮肤因感觉缺失而致四肢末端反复发作性无痛性溃疡,深感觉缺失所致步态不稳。手足溃疡以及继发的骨髓炎、骨溶解症和蜂窝织炎。运动障碍不明显。主要包括:①成人致残性遗传性感觉神经病(mutilating hereditary sensory neuropathy in adult);②儿童致残性遗传性感觉神经病(mutilating hereditary sensory neuropathy in childhood);③先天性痛觉缺失(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3个亚型。由于遗传性感觉神经病往往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受累,因此上述3个亚型与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不全(familial dysautonomia)又统称为遗传性感觉自主神经病(hereditary sensory autonomic neuropathy)。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